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中国饭碗”端得怎么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稳步夯实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在逐梦复兴征程上写下了最动人的小康故事,也提振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信心和底气。
正所谓“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吃饭问题绝非小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50年春华秋实,50年山河巨变。今天,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事实证明,以百姓之心为心,秉持“百姓吃饭大于天”的信念,近14亿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一粥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从人均占有量看,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从自给率看,我国小麦、水稻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已取得“十七连丰”的佳绩,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餐桌上的节约,尊重的是辛劳,折射的是美德。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特别是极不平凡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饥饿人数预计新增1.3亿,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才能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