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粮食安全来之不易 巩固提高仍需努力

时间:2021-06-2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澎湃新闻

 

3.jpg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土地改革”,到农村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脱贫的“两不愁,三保障”,都把解决吃饭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解决“吃饱”问题需要足够的粮食;解决“吃好”问题,增加肉蛋奶等供给量需要更多粮食进行转化。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美好生活,粮食问题都具有特殊重要性,需要长期高度重视。

  吃饱吃好的局面来之不

  “民以食为天”,无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角度讲,有没有饭吃都是天大的问题。纵观古今、横看全球,我国全面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吃得越来越好,确实来之不易。但“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从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迎闯王,不纳粮”,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城市学生运动提出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向炮口要饭吃”,以及粮价飞涨“一袋子钱买不了一袋子米”,导致出现市民“抢米”风潮,都反映了粮食问题与民心向背、政权更替的关系。

  近百年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私有制到公有制,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走过了一条崎岖不平、极不寻常的探索之路。每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与时俱进地提出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得到民心,建立和发展红军,赢得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桶金”;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减租减息,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维护了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土地改革,得到了解放区亿万农民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新政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顺应农民意愿,成功地实行农村改革,解决了温饱问题。

  对于“三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中央下发了23个中央一号文件,每次都把粮食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强调。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付诸实施。随着认知水平提高和经济实力增强,近年来对规划作了与时俱进的优化、强化工作。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人均粮食占有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等粮食库存充裕,为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巩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仍需努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粮食生产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总的来说,巩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需要“六良”,即良田、良种、良法、良器、良制和良习,前四良是生产力,良制是生产关系,良习是节约用粮的良好习惯。

  一是良田。良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在去年已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再建设高标准农田2.75亿亩。水利建设是高标准农田投资的大头,要加强大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

  “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东北地区1.4亿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同时,在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100个县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

  二是良种。“百业农为先,农业种为先”,良种好比农业的“芯片”。

  良种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链条的龙头。我国水稻和小麦单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但大豆和玉米的单产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左右,提高产量需在良种、灌溉等方面下大气力。

  “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确定主战场和主攻方向。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后要加强遗传细胞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科技攻关,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重大新品种创制;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种质资源中期库,提升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建设黑龙江大豆等区域性育制种基地。同时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的“组合拳”,将大大推进我国的种业现代化。

  三是良法。多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0%。今后农业在质量、数量和竞争力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力度,既要坚持农业科技自强自立,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要进一步提高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普及率,科技攻关与推广普及要“两手抓,两手硬”。

  事在人为,提高农民素质是推广良法的基础性、关键性措施。据2021年4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有1700万高素质农民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今后扩大和提升高素质农民队伍,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和强化激励机制。

  四是良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提高机械化水平,而且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后将开发智能型大马力拖拉机、精量(免耕)播种机、喷杆喷雾器、开沟施肥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甘薯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发展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高效专用农机;推动先进粮油加工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创建300个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300个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在“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的同时,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标准化水平,而且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五是良制。今后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要落实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截至2020年底,全国纳入名录系统家庭农场超过3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今后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提高农业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完善好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成本和收入保险等惠农政策,使农民持续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双赢。

  六是良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全民进一步养成节约用粮、科学用粮的良好消费习惯。针对餐饮浪费问题,前不久已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要加强落实工作,完善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要按照理性饮食原则,不要吃得过饱,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节约粮食。

  近年来小麦、稻谷的过度加工问题比较普遍,与30年前相比出面率和出米率降低了6个~7个百分点。要落实好前不久公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有研究表明,小麦和稻谷的出面率和出米率,如恢复性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1500万人的口粮,潜力很大。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恢复多食用全谷物食品的良好习惯,既有利于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上述“六良”属于“内功”,同时要练好“外功”。有关研究表明,今后一定时期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需要35亿亩左右农作物播种面积,而目前国内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25亿亩,进口大豆、植物油等农产品折合的播种面积10亿亩左右,其中进口大豆折合6亿亩以上。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方面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为提高世界粮食安全水平作出中国贡献。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