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更好建立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

时间:2021-04-0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超过3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养老问题需要系统思维、整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满足老年人更加多元、更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十四五”时期,如何结合规划要求,更好地建立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编  者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委员:

  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对老年成员提供养老照料的功能逐步弱化,急需大力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建议:

  明确和压实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责任,通过培育扶持和引入专业化机构,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通过无偿提供场所、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可持续性。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机构的资源和职能,为居家老人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比照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化照护的刚性需求,支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

  加强养老服务职业队伍建设。研究制订与医疗行业一致的养老护理技术职称体系,制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办法,实行工资待遇与职业技能水平相挂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支持引导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对医养结合人才、养老行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采取补贴社保缴费、减免个税、补贴工资等方式改善养老护理员的经济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管理、失能老人照料等问题凸显。从风险保障的角度看,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但各地保障范围、受益规模、保障水平、筹资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扩大试点的文件也做了相应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议:

  建立独立险种,在第二批试点中加快推进独立运行和独立设计。在对第一批试点城市调研时,多地提出长护险依附于医保制度的运行方式,将影响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同时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缺少具体规定。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对长护险探索建立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的筹资机制,科学界定单位和个人缴费责任,筹资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状况,实现基本保障目标。同时,探索建立统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维护长护险的公平性。

  加强治理创新,健全社会保险的经办服务体系。目前,长护险的经办服务基本上是采取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方式,存在管理费用列支不明确、面临审计风险、经办机构的服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调动保险机构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长护险制度更优发展。

  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委员:

  建立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没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配套,而少数现有的智慧养老平台处于试点推行阶段,缺乏成熟的平台架构和运营模式。为此,建议逐步建立统一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同行业资源参与平台服务,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大数据标准和监管要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物业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发布《智慧养老合作企业目录》,鼓励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各地组织供需对接会,推动落地。

  鼓励平台资源整合,以本地区现有覆盖居民小区较多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对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数据系统,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降低前期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并逐步整合。在平台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打通街道与“物业养老”服务信息、服务资源,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整合式照护网络。政府以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平台部分服务可向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采取适当的收费形式,促进平台形成市场化的产业闭环。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委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战略和战术储备的关键窗口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议: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这是做到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方面支持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基础设施、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发展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在内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公共服务项目。

  结合实际,发展高质量的家庭养老床位。就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而言,实现老有所养,还是要以社区养老机构为依托,把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对有老年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提供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真正把养老院床位“搬”回家,让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舒适,又能享受到专业精准的服务。建议制定出台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将其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出台政策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委员:

  农村养老要解决好吃饭看病问题

  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调研发现,一些农村贫困家庭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子女难以外出务工就业,存在返贫风险。解决这些农村老人的照料难题,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助力家庭持续增收。建议:

  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对于尚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最基本的需求是解决一日三餐。在一些贫困地区,子女不在家时,老人自己做饭不仅困难,还无法保证均衡营养。2019年以来,民建广西区委在隆安县东信村探索开办了“爸妈食堂”,为全村110多位60岁以上留守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助推当地居民进城就业、务工脱贫。建议农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老人助餐服务,有效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

  探索建立乡办养老院,医养融合解决老人看病难题。居家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进入农村养老院的不少都是失能患病老人。如何看病就医,是这些老人的最大难题,应通过医养融合解决。广西上林县正在建设“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实现医养融合。实践证明,这种以乡镇为单位、统筹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做法,具备可操作性,不失为解决农村老人看病就医、护理照料难题的一条可行之策。

  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委员:

  加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当前,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非常必要和及时。建议:

  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扶持与综合监管双管齐下。扶持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有益应用,通过信息化缓解医疗等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对于普遍适用的用户需求,形成推荐性行业标准。对于积极投身适老化改造的产品及服务,纳入示范应用目录,给予推广渠道、优惠财税等激励政策。

  此外,要聚合社会力量,形成产业内外协同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体验反馈和技能普及。与此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协商机制。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不仅能造福数亿老年互联网用户,也是企业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服务能力和使用体验的再升级,将推动互联网产业在进入老龄化环境下的发展转型,助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