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瞄准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城乡普惠,兜住底线。涵盖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地方和基层服务机构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覆盖城乡、更加普惠。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基本实现,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社会兜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9月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665元/月和5872元/年。960多万困难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1153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33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开创建立。
补齐短板,培育优势。聚焦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强化发热门诊接诊、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可转换ICU收治、实验室检测、传染病检测、医疗废弃物处置和应急救援等“七个能力”,完善重大疫情救治、应急医疗物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等“三个保障”。目前全国有21个省份已建成至少1个达到P3水平的实验室,333个地级市已建成达到P2水平的实验室,94%的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已设置了急救中心,85%的急救中心同步设立了统一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更加多元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教育得到有力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毛入学率超过50%,在学总人数达到4000多万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
扩大供给,提升品质。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确定了32个家政重点推进城市,以及175家领跑企业、104个领跑社区和68个领跑学校,社区家政服务网点超过3.3万个。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全国累计培训650万人次,超额完成500万人次培训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08平方米,超过预定目标0.2平方米。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4.3亿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社会足球场建设积极推进,提前超额完成新增社会足球场2万块的任务目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扎实推进,编制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推动太行山等重点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消除大班额任务提前实现目标,85%以上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3700万人。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10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启动实施,引导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健康服务。
2021年,“十四五”时期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做好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
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工作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标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作用。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等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教育、卫生、“一老一小”等民生急需,在补齐短板上持续用力,稳扎稳打办好民生实事。
三是要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合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扎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