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邻水县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一片片特色产业基地内生机勃勃,田间劳作的村民笑意盈盈……
近年来,邻水县对标“人人收入要达标、户户硬件要到位、村村面貌要井然、镇镇资料要齐全、项项问题要清零、个个项目要规范、处处干部要专业”要求,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巩固成果“持久战”、相对贫困“破局战”、总结宣传“阵地战”“四大战役”,实施稳就业、扶产业、拓销售、优环境“四大行动”,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尽锐出战、克难攻坚,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全域脱贫,奋力书写了一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
产业带动奔小康
近日,记者在位于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的黄金柚种植基地里,看到大部分蜜柚树已挂果。
“930多亩黄金柚即将进入丰产期,按目前的挂果量估计,今年黄金柚产量可达15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观音桥镇党委书记黄全介绍,该基地日常用工37人,农忙时节用工量达75人,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多为脱贫的群众,基地既能帮助他们巩固脱贫成果,又能保障他们持续增收。
和观音桥镇一样,柑子镇的群众也在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尝到了甜头。近年来,柑子镇重点发展葡萄、李子两大支柱产业,做足花果文章,并依托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截至2019年底,实现全镇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其中观光农业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万元,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正一步步让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近年来,邻水县通过做好产业增收“造血”工作,积极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托管”“土地银行”“股权量化分红”等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累计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2万亩,实施到村特色种养项目655个、到户产业项目4.36万个,做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电商扶贫成为“新动能”
“河堰冰雪梨不仅入口化渣、水分足,通过有机种植还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各位网友只要在直播间打出‘我爱邻水’四个字,还享受包邮服务!”今年7月,在邻水县举办的首届网销节上,该县副县长李晓东化身产品代言人,在直播间里“吆喝卖货”。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市场。近年来,邻水大力推进电商扶贫,促进百姓增收。特别是今年,为全力降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该县通过“超市+基地”“食堂+基地”等方式开展以购代扶活动,探索推进“电商+直播”销售模式,搭建平台鼓励引导更多农户、商家开拓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全面提升扶贫农产品网络销售量。
通过多种线上渠道,邻水农产品得到推广,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也进一步拓宽。截至目前,该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突破1300万元。
此外,该县用好28家、43个“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开展“四川扶贫”好产品迎春年货大集活动,组织企业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30余场次,带动、促成交易2000余万元。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幸福感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随意扔,村里臭熏天。”这是人们记忆中农村的写照。如今,行走在邻水的乡村,却是黑化路、水泥路通村达户,灰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鲜花,一幅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美景图映入眼帘。
这巨大变化的背后,体现了邻水连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广厕污共治“三类七种”模式的显著成效。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邻水县统筹安排1148个到户生活条件提升项目和261个到村脱贫攻坚提升改善项目,推动村容村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现村村面貌井然,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现在路宽了,房子也修好了,生活越来越幸福。”金鼓村村民贝齐斌谈及如今的新生活,他的言谈举止间,透露着喜悦。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除了改善人居环境,邻水县还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将项目、资金集中向贫困村倾斜,瞄准住房、安全饮水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实现户户硬件到位。截至目前,累计新修建和改扩建通乡通村公路2000余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39户10092人,C级、D级危房改造9064户,安全饮水项目101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住房、饮水难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