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小康社会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九大,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接力推进,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到总体小康的实现,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前者的升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2020年我国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时刻,当前青海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建设”到“建成”的一字之差,更明确了党对小康社会必将建成的决心和要求,意在强调目标完成的紧迫感。因此,青海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跑赢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是核心。尽管在本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但这一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尤其对处于西部欠发达高原省份的青海来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低水平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不全面、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目前青海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越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越要在“全面”上下功夫。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不光是经济的小康,而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小康起来,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先富带后富要体现在后来者实实在在的生活境况改善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道理所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决心和信心。全面小康不是也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求全国各地都绝对地“齐步走”,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现实,要求14亿人都达到同样的收入水平,过上同样的生活更不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展成为质量更高水平、内容更加全面、发展更加均衡的小康社会。“建成”表示预期目的的实现,使目标任务成为事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青海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聚焦青海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民生公平等方面狠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用行动兑现庄严承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交出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探索,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将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落脚于人民,以人民的利益和发展作为评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标准。青海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奋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当前青海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努力补生态保护的短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全面小康的底色、提高全面小康的成色。努力补基层治理的短板,回应热点、关注焦点、破解难点、疏通堵点、强化支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全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的小康。青海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过集中攻坚,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实现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全面小康建设“最后一公里”跑好“最后一棒”,要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精准施策聚焦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加大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医疗互联网就诊信息平台、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切实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真正惠及百姓。精准施策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青海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聚焦问题,聚力攻坚,进一步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后的各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整体提升脱贫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扛起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