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决胜全面小康:“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跑好“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0-08-2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央广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何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辛鸣。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要“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要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的期盼。”辛鸣说,“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在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全面小康’内涵,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如何理解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辛鸣介绍,“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从覆盖领域上看,全面小康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人民群众既要吃饱穿暖,也追求新鲜空气、健康食物和生活体验,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那么社会发展只能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辛鸣说。全面小康,要“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从覆盖人群上看,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辛鸣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全面小康不能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而是要瞄准广大群众的迫切期盼,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实实在在改善。“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从覆盖区域上看,全面小康是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小康。“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居民收入、社会治理能力上的不平衡,实现区域间和城乡间协调发展,美美与共。”辛鸣说,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正是着眼于全面小康要全国一盘棋。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各地“齐步走”,要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待

  有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是说每个地区发展水平都要一样?

  “正确理解全面小康,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辛鸣解释,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让各个地区达到“同一水平小康”,让14亿人达到同样的收入水平,既不现实更不可能。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辛鸣说,我们要科学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正确理解全面小康,也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辛鸣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并不是说可以“歇歇脚”“喘口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现代化站上了新起点,我们还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在现有基础上,要继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各地区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前发展水平,咬定目标、真抓实干。”辛鸣说。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而言,要心无旁骛,尽锐出战,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好些的地区,在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的基础上,要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巩固脱贫成果。

  “东部一些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要在目前发展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发挥好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在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上紧密合作,继续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辛鸣说。

  “总而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需要认识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切勿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目标,吊高胃口。”辛鸣说。各地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保持清醒,谨防好高骛远的心理;更要绷紧弦,时刻保有忧患意识,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小康不能只看数字,更要看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何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辛鸣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数字达标”,更不是“速度游戏”,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些指标是必须完成的。”辛鸣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正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确保剩余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指标是相对指标,比如水、空气等生态环境指标,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指标。”辛鸣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指标持续向好,并在将来还要持续改善。”

  辛鸣解释,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历史地看,获得感来自同过去生活的比对。辛鸣说,各地应多措并举保持居民增收势头,不断提升各项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自然会节节攀升。

  现实地看,获得感来自生活全方位的改善。辛鸣说,有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医疗水平、更优美的环境、更和谐的社区,全面小康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

  “因此,各地要梳理短板,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解决民生难题;健全社保兜底机制,织密社会保障网等等。”辛鸣说。

  “总之,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辛鸣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