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小康不只是本“经济账”

时间:2020-07-0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四川日报

(转载)小康不只是本“经济账”

  6月14日,在四川省阆中市保宁街道王家嘴社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赶制手工艺品。 记者 李向雨摄

  小康是什么?6月上旬,记者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四川行记者团赴四川各地,一路上,有几个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遂宁金山村,当地“优秀青年企业家”彭俊松扎根田野,当起职业村支书;在射洪市西山坪村,“童伴妈妈”马雪梅放弃沿海城市高收入工作,回乡陪伴54个留守儿童;在广安天池湖畔,煤矿工人张再禄“变身”果园园主……

  他们的选择,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个答案:不仅关注经济收入,更关注个人的获得感、满足感,以及理想价值的实现。

  1

  希望的田野

  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归乡村?

  沿着蜿蜒水泥路,我们抵达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村支书彭俊松正做直播,举着自拍杆,面对镜头口若悬河。见到记者一行,他劲头更足,“来来来,加微信、点关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金山村好货。”

  激情和活力,是这个31岁小伙子身上的鲜明特质。

  来的路上,记者了解到,彭俊松当过兵、做过记者,还下海经过商,曾获遂宁工商联“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但如今,他是遂宁市职业村支书的代表。

  若算收入账,当老板的年收入肯定比当村支书的高很多。我们不禁问,“在城里做生意顺风顺水,为何当起村干部?扎根田间地头3年,又为何激情不减?”

  在彭俊松的回答中,反复提及的是“田园梦”。

  一是政策机遇助他圆梦。为吸引人才扎根乡村,遂宁按照“全脱产、专职专业”的思路,开展职业村支书试点工作,其薪酬参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发放,并享受同等待遇福利。如此一来,职业村支书解决了生活和发展的后顾之忧,让想扎根乡村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有了盼头和奔头。

  二是情怀让他逐梦。情怀,听着虚,但恰恰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017年,彭俊松扛着行李来到金山村任职,听见不少“反对声音”,但他就是铁了心,大刀阔斧改革,确定村集体主导产业、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当年,金山村实现脱贫摘帽。

  “这几年,我与金山村共同成长进步。”彭俊松说,一个村的发展牵涉方方面面,他逼着自己不停学习,带着全村900多户乡亲一起奔小康,压在肩头的担子很重。“但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梦想也是回馈乡村。”

  与彭俊松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马雪梅。

  马雪梅年纪不大,曾走南闯北。2017年,遂宁实施“童伴计划”,为全市3万多名留守儿童保驾护航。彼时25岁的她,放弃沿海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成为射洪市金华镇西山坪村54个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

  马雪梅说自己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但在“童伴之家”,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反复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耐心回答孩子们的疑问。3年多来,马雪梅的生活重心就是天天围着孩子们转,她感觉“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家里的老人有人陪,小孩幸福成长,心里踏实了。”

  从彭俊松、马雪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新农人”的形象。

  城市产业密、人口多,挣钱的机会自然也多。过去,大家不想留下来受穷,选择走出去闯荡。但现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新生代的农民工在大城市学到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和资金,返回家乡,事业有了希望,情怀也能落地。

  这些“新农人”扎根田野,发挥才智、助农奔康,而他们带来的“鲇鱼效应”,正助推乡村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局面。

  2

  守护的风景

  是要短期效益还是长远发展?

  我们来到广安华蓥市天池湖,一下车便被这里的风景吸引:水光潋滟、绿树成荫、美不胜收。

  但在土生土长的天池镇仁和村村民张再禄印象中,天池湖几度“变脸”,绿水青山来之不易。

  张再禄是“70后”,他记得小时候,天池湖可以游泳、摸鱼,湖水泱泱、水鸟翻飞;后来,天池湖畔建起煤厂、煤窑等,湖水成了大家嫌弃的“茶叶水”,臭味扑鼻;而多年后,天池镇经历了一场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当年绿水青山的盛景再现。

  伴随天池湖的“变脸”,张再禄一家几经起伏。早年,煤矿厂进驻,为周边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张再禄去厂里打工,收入稳定。随着周边污染企业相继关停,张再禄只能另谋生路,没了煤矿厂的打工收入,全家面临“脱贫又返贫”的困境。

  这不仅是张再禄的困惑。一边是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一边是脱贫致富的压力,当地政府、群众面临考验。

  天池镇如何突破瓶颈?顺着张再禄手指的方向,我们找到了答案。这是一片环湖李子林。当地结合地理环境,整合植树造林等项目资金,培育既能涵养石漠化土地,又能收获经济效益的青脆李产业。

  眼下,正是青脆李收获季节,每斤李子能卖5元至6元。张再禄家有2亩地,亩产值上万元,“3万余元李子收入不久后就能揣进荷包。”他笑言,下半年农闲时前往华蓥市工业园区务工,年综合收入可达7万元。

  “没有天池的碧水清波,天池镇便徒有其名。”熬过一时难关,张再禄收获心满意足的小康生活。小康不小康,不仅看包包里的票子,也要看生活环境质量,“每天饭后到湖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张再禄的小康生活,让人心生艳羡;天池湖的几番“变脸”,也让人感慨。天池镇平衡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生态效益,用实践证明,在守护绿水青山中也能收获“金山银山”。

  3

  梦想的舞台

  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

  半丸子头、黑色T恤、白色短裙……如果不是缺少左腿,刘洪和正常的女孩子没有两样。

  “你们放心拍,都是纯手工货。”在南充阆中古城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里,刘洪每天做直播带货8个多小时。镜头前的网友可能并不知道,在刘洪的身后,10余名残疾朋友围坐桌边,手中针线飞舞,一双双精巧的毛线鞋渐渐成型。

  2018年5月,阆中市残联建立这个集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36岁的李荣华是其中的一名干将,一天可编织五六双成品毛线鞋。问及编织手艺,李荣华满脸自信,“这些毛线制品工艺好,吸引不少回头客,还有古镇的游客慕名前来购买。”

  他们乐观的精神面貌、幸福的笑容,让我们深受感动。

  笑容背后,有苦涩过往。2013年6月,一纸骨癌诊断书打破刘洪平静的生活,左下肢高位截肢让原本乐观开朗的刘洪一度失去生活信心。在家人和阆中市残联的帮助下,刘洪近年来开始从事电商,成为“轮椅上的主播”,重拾生活的信心,

  走出家门,走入社会。这个不足200平方米的编织基地,搭建的不仅是就业增收的平台,更是找回自信、发挥才能、融入社会的舞台。

  加入基地的残疾朋友,在这里学习手艺、结交友人、相互鼓励。我们所见的,只是该基地链接的一小部分人,因手工编织对场地要求不高,还有部分重度残障人士居家工作,远程售卖。

  临走前,记者听说,该基地近日接下“大单”:一位来自新加坡的顾客定下几千双毛线鞋。该基地负责人马明妹算了笔账,如今,平均每双毛线鞋可卖30元左右,按目前日渐增加的销量,基地里的每名残疾人月均收入上千元。

  上千元并不是个大数目,却是这些残疾朋友的生活“支点”。李荣华说,每个月有一份收入,觉得自己很有用。

  我们在基地编织车间的墙上,看到格外醒目的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同奔小康”。这是百余名身残志坚的残疾朋友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编织梦想、奔向小康生活的誓言。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