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阿坝州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方面是怎样落实的?
刘坪:阿坝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老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更是全国“三区三州”、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重要组成部分,全州13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州共识别贫困村60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4.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6万、贫困发生率为14.5%。面对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大骨节病区和反分维稳前沿阵地于一体的特殊州情,当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交通部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等政策,以“绣花”功夫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目前,全州13个贫困县(市)摘帽、606个贫困村退出、10.34万人脱贫,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一是紧盯目标建体系。针对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制定出台《扶贫开发条例》等政策措施40余项,构建起“1+3+10+N”政策规划体系和“全域全员全时”工作格局。二是围绕产业强弱项。针对支柱产业弱、群众就业渠道窄,以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为主线,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创新建立“股权量化”等减贫带贫机制,促进5.3万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稳定脱贫。三是立足生态促增收。针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因灾返贫突出,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筹资3.7亿元资金实施生态扶贫行动,2.4万名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人口走上生态公益岗位,带动户均增收8150元。四是建强基础补短板。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力实施基础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55人,建成藏区新居1.6万户,改扩建农村公路4149公里,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等难题。五是锁定底线强保障。针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因病因学返贫突出,持续推进健康阿坝建设,构筑“三保四救助两基金”九道防线,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自付控制在5%以内;全面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扎实做好控辍保学,清退在寺未成年人1267名,无一名贫困学生辍学。六是“两联一进”激动力。针对社会发育滞后、因志因愚致贫突出,以“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抓手,3.5万名干部职工常态化与19.2万户农牧民群众联户联情、1.8万名宗教界人士联寺联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同时,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整改问题7401条,着力提升脱贫质量。
人民论坛: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那么,阿坝州在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刘坪:我州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发展虚弱、公共服务积弱等短板症结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州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上聚焦用力,保持过渡期内脱贫政策的延续性。加强已摘帽县、退出村和脱贫人口的差异化、精准化扶持,逐人逐户落实后续政策,着力打通脱贫奔康“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健全返贫监测机制。严格落实贫困动态监测评估制度,建立村、乡、县逐级审核制度,切实加强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对确定的303户1379名贫困边缘户、211户866名脱贫监测户,“一户一策”制定产业、就业等扶贫政策举措,全力防止返贫。三是建立健全产业帮扶机制。围绕群众增收、扩大就业,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特色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努力通过产业发展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就地就业、稳定增收。四是建立健全能力培训提升机制。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组织党员干部将法律政策、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生产技能送到藏寨羌乡、田间地头,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内生动力。五是建立健全扶贫协作长效机制。认真抓好国家部委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扎实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工作,实现扶贫协作向更深领域、更广空间交流合作转向迈步。
人民论坛: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剩下的贫困户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阿坝州将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抓好落实,确保按照国家的脱贫标准逐项补齐短板,如期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
刘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目前,全州还有未脱贫群众41户221人,其中非劳动力人口占比达65%,患病和残疾人占比达14%,属于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咬紧牙关、再鼓干劲,扎实推动年度扶贫专项方案落实落地,坚决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针对性分析剩余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发展条件等,以户为单位制定帮扶脱贫计划,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同步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抓好就地就业安置工作,让每户贫困户在政策性收入以外,有2至3项可持续增收项目,有至少1人稳定就业,确保各项脱贫指标高质量达标。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分层分类全面开展回头看大排查,查漏补缺、精准补短,抓紧补齐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短板,消除盲点、巩固成效、提升质量,为年底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坚持结果导向。组织实施挂牌督战,定期对年度计划减贫人口达标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督办通报,高质量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高度关注因灾、因残、因病、无劳动能力和其它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严格把好贫困人口脱贫“关口”,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同时,继续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活动为抓手,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感恩奋进教育、基层综合治理,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移风易俗,全面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人民论坛:阿坝州第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的战略部署,站在新的起点,面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阿坝州将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刘坪: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是州委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立足阿坝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提出的发展思路。自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以来,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克服阿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牢牢抓住“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夯基蓄势、攻坚克难,补齐了一个个工作短板、解决了一桩桩发展难题。一是疫情防控积极有效,成为全省首个以市州为单元的无现症病例区(低风险区)。二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三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州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净增6.9万亩和299万立方米,向长江、黄河流域输沙量分别减少1.9万吨、0.15万吨。四是灾害防治科学高效,成功转移游客9.93万人、群众2.78万人并实现转移过程“零伤亡”。同时,高质量推进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九寨沟景区在世界旅游日开园迎客。五是社会大局持续向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六是“双拥”工作取得突破,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州,全国首个以民族自治州命名的海军“阿坝舰”已于2019年12月30日下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重落实的思想自觉、抓落实的行动自觉、会落实的工作自觉,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兑现,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一是坚定守好“净土阿坝、熊猫家园”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步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纵深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卫生、市场、治安环境整治,全力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社会环境。二是积极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一增一减”原则,扎实推进长江黄河上游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认真开展草原“两化三害”等生态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三是积极构建“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始终不渝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民族文化、“飞地”经济“五大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四是积极构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成西铁路、马久高速等重大项目,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州,认真抓好5G试点和城乡光纤网络覆盖建设,积极推动阿坝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建设,着力打造“交通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电力高速公路”。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