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这是创造历史奇迹的攻坚战。中国的济贫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近代以后,各种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逐步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这是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攻坚战。社会主义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能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势。
这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攻坚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为实现这样的承诺,各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台账、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可以说,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内外高度关注,这是检验我们党是否坚守初心使命、是否能够承诺践诺的试金石。
民政部门承担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是脱贫攻坚的最后防线,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系到全面小康的成色质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越是特殊时期,越能考验民政系统干部政治担当和工作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坚定啃下硬骨头的决心。“打仗打要塞,攻击攻要冲。”当前要全力实施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加强对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的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履行好民政兜底保障的政治责任,为脱贫攻坚顺利收官打牢基础。
为山九仞,须防功亏一篑。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坚持不懈地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补好突出的短板。如此,民政才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履行好职责,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