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今天(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问题引起海内外关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会议还要求,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国有十几亿人要吃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此外,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连续两年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和修订,依法管粮依法治粮迈出坚实步伐。
撑好自力更生的“保护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显示,这些年我们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截至4月3日,全国春播粮食1亿亩,进度过了一成,明显快于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恰恰验证了我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
守好耕地红线的“命根子”。粮食是大国重器,耕地红线不可逾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为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基础支持。此外,长期以来,我国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发挥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精准、机械、智能、创新……再加上互联网催生的业态新变化,现代种业持续创新发展,为中国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即使疫情当前,播种机的隆隆声依然按时响起,现代农业生产照旧稳步向前。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2019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 ,新创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51个,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为耕种打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我们要切实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坚决守住老百姓的口粮底线,让“米袋子”更安全,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从而无论面对何种风险挑战都能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