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以高度文化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智聚力

时间:2020-04-1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天津日报

22.jpg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党员干部必须提振精神,强化“奉献”意识、“担当”责任意识和“作为”品德,为完成这一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任务不懈努力。

  奉献、担当和作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但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来看待,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之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厚力量。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取得成功的真谛,也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与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就无从谈起。”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滋养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绚丽花朵和丰硕果实。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并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融入到人民史观并确立党的群众路线;借鉴和超越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转化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协和万邦”理念融入“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健步迈向伟大复兴,我们须不忘本来,不忘初心,“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厚底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一大源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要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和社会建设的经验,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这些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我们当前进行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铺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义利统一的经济观、和合共生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民惟邦本观,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深厚根柢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治疗,再次彰显了这一理念的伟大,中国及时与世界各国开展抗疫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派遣医疗人员提供援助,捐赠大量应急救助物资,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道义担当,对于全球携手应对疫情、开展国际防疫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和空前的世界迷局,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信,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与挖掘,寻求其有益的、合理的成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和实生物”的自然辩证法、“和合五教”的家庭伦理观、“和而不同”的社会人际观、“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尤其是“和合”精神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注重平和、聚合、结合,追求融合、和谐、共生,被称为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真正活的生命。而这种精神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与底蕴,是指引人类世界走出“文明冲突”的泥潭、驶向美好未来的智慧明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卓越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文化上的自信。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不惧怕任何苦难,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最深沉的一种精神追求,那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沉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人类世界在探寻共商共建共享的光明前途中,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共识共认的深厚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确保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的步伐。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