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66万,疫情不仅影响到了全球工业原材料和医疗用品的生产、交易,食品供应也受到了极大威胁。分析认为,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世界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疫情、蝗虫双灾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到至少44个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国家。而全世界只有约5%的国家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粮食出口量较大的国家只有十余个。
结合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和主要粮食出口国来看,作为主要谷物出口国的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疫情都不容乐观。美国和加拿大是全球粮食的重要产地,两国的粮食产量合计占全球总产量逾20%。美洲疫情扩散将对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而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波动。目前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是限制人的流动,但“人的要素”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重要环节,大型农场当下都面临人力资源的严重缺口。此外,农业生产还很依赖时节,疫情正好发生在春分时节前后,农业的供应链一旦被打破将很难在短期恢复。
除新冠肺炎疫情外,今年年初开始的蝗灾也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遭遇了严重的蝗虫灾害。
据报道,印度已有超过12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蝗虫影响,至少20万亩粮食种植绝产,40万亩农地受灾。据数据统计,如果蝗灾持续下去,2020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很可能将锐减三成以上。
出口“禁令”引担忧
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局势,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充足。有的启动国家库存计划,拟增加粮食储备,有的扩大进口规模,有的则限制粮食出口。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由于担心疫情给供应链带来影响,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宣布禁止小麦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的出口;塞尔维亚已经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物资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并在本月25日凌晨暂时实施了3天的出口“禁令”;而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的出口也已经明显放缓。
多个主要粮食出口国出台“禁令”,引发国际社会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路透社援引一家欧洲粮贸商户负责人的话称,如果连粮食出口大国都开始限制供应量,以确保自己的粮食安全,这一方面说明它们本身可能面临没有余粮的情况,另一方面,减少出口会带来全球粮食供应下降的风险。
此外,在病毒肆虐的欧洲,因为对边境采取了严格管控措施,已经导致几个欧洲国家的粮食供应中断,同时居民对食品的囤积加剧了食品的局部供求紧张。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巴斯安对此指出,各国民众和政府恐慌性囤积食品,食品通胀可能即将来临,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很可能一触即发。
各国政府齐协调
从以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看,限制货物和人员流动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影响。虽然这些限制措施有助于抑制疾病传播,但其往往会导致市场和农产品贸易的中断。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警告称,各国政府在疫情危机期间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导致全球粮食和食品的短缺。
“农业工人的短缺,以及各国纷纷颁布出口禁令,意味着全球的食品供应在未来几周可能很快出现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将保证粮食供应列为当前应对疫情的关键任务之一。会后发布的特别声明也指出,疫情之下,要努力确保重要关键农产品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正常跨境流动,并努力解决全球供应链中断问题,从而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如果各国政府不通过协调来确保全球供应量充足,而是限制粮食的流通,这将是最糟糕的情况。”托雷罗警告称,所有反对自由贸易的措施都将适得其反,这是在此前粮食危机中观察到的情况。“现在不是限制或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现在是保护世界粮食流通的时候。”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