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年份。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新发展理念是经济工作的指挥棒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约束,比如,资源环境、人口老龄化、金融风险防范等约束。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阶段的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的高质量发展,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包括五个维度,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关系发展全局,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新发展理念是经济工作的指挥棒,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策要坚持,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策要调整。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是重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指发展水平,“全面”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有: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发展滞后等。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即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两不愁三保障”, 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既不能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等等。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是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打好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主要是以重金属污染突出区域农用地以及拟开发为居住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四是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金融风险收敛,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有房地产风险、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非法金融和违规业务风险等。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全面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强调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进”是强调积极进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生产的粮食。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要通过减税降费以及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保障产业链安全,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推动服务业发展,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要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驱动,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
三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深化土地、财税、金融改革。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要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