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创造文明的重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对于促进社会安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发挥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背景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我国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是一种制度自信。历代君主治国和普通老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猪粮安天下”,粮食的安全有效供给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加快,粮食产业集约化、高效化、优质化发展提速,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与供应相对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突出,消费者对安全、高品质、富含营养的粮食和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随着城市化、居民收入增长、互联网+、快递运输物流业发展、国外饮食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回顾我国近年来食物供需变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由生存型食物供给保障向健康型营养需求转型。其中,居民对传统的、一般的、大众的农产品消费,逐渐向个性化、营养化、定型化食品消费转变,居民对食物除了赋予温饱、安全、健康等要求之外,还增加了食物带来的身心愉悦体验等其他要求。居民对食物消费和需求的综合性进一步丰富。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今年全国秋粮收获接近九成,全国粮食有望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超过6.5亿吨。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近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显示较高的安全水平,口粮供给充足,大于需求,完全能够自给。近几年我国年产稻谷和小麦产量在3.3亿吨,居民膳食需要总计大约2.32亿吨。产需多余的数量与玉米可以保证国内肉蛋奶的生产和供给。
近日,新一部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已启动编制,这份纲要面向我国2035年社会食物供需变化,增加了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是一份采取全球化视角的纲要。据了解,这份纲要是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牵头,按照惯例,研究任务和具体起草工作仍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承担。纲要将列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的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先后制定发布了3份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对引领国家农产品和食物的生产供给、引领社会和居民对农产品和食物的消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代,公众和管理部门对新一部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给予重大关注,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食物的生产与供给数量、方式、着力点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科技对农业和食物生产的支撑能力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生产什么农产品和食物,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变成亟待回答的课题。在食物消费一端,居民的消费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食物消费数量的增长、食物类型的增长以及食物消费方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条件健康追求的营养需要,不同营养元素的结构合理性,都进一步加快了食物消费需求的转型。
生产实现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随着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提高,许多大宗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操作,新型农机具也普及应用,有效保障了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生产。为了加强标准化生产,各地都在积极制定实施农业地方标准,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农业投入品安全化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一方面,要围绕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的减量控害,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推进生态化种植。另一方面,要创新农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化创建,强化农资信息监管。另外,全面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
最近,位于杨凌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华中农投杨凌项目基地正式建设实施。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新型智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互联网+文创+跨界融合的全新“六次产业”理念进行运营,积极应对食物生产面临的水土资源匮乏、劳动力缺失、环境等巨大挑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追溯、人工智能五大创新技术,全面升级转变生产方式。依托华农悬浮365技术,采用离土栽培方式,按“华新标准”执行绿色循环封闭化运转,连续365天,天天产出安全、营养丰富的有机蔬菜,节水节肥、低本低耗、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农业污染零排放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智慧农业模式,相比普通大棚,增产增效20倍以上,全面变革蔬菜的生产模式,将蔬菜食物的供给精准化、信息化、科学化。在新一轮国家食物与营养纲要发布后,华农悬浮365技术为居民的食物营养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策略。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