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国1000碗饭中,约两碗来自滑县;全国1000个馒头中,滑县占了7个。作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滑县始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设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不断展示着新担当、新作为。
“丰收一个白马坡,养活清丰和南乐。”是流传在滑县的一句俗语。
白马坡、卫南坡约3.3万公顷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五谷丰收的气息尚浓,紫陌丰田,已是满眼新绿。在白道口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看到,小麦嫩芽一望无际,坦荡如砥。
滑县农业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过去春怕旱、秋怕涝,现在渠相连、水畅通,良种良法配套,新农具、新服务助阵,赶市场,看需求,调结构,“靠天收”变成了“吨粮田”。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刚刚喜获丰收的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打心眼儿里高兴。随着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土地平整、地力肥沃、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的农业生产新格局,让他倍感种地轻松。
“过去种地忙一年,勉强维持温饱都困难,种地都是靠天收,辛苦劳累不说,也就是够一家人的口粮。现在大不一样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浇地刷卡省时省力,就连喷洒农药也有无人机顶替,省钱、方便,效率还高。” 黄国兴说。
滑县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了10万余公顷高标准粮田,倾力打造了河南省最大的约3.3万公顷集中连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有效整合和集中投放,握指成拳、放大效应。项目区内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建设目标,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约3.3万公顷高标准粮田里边,全部实行了节水灌溉,保障了旱能浇、涝能排,灌溉体系比较完善,保障了粮食丰收。”县水利局副局长张鹏说。
大面积的高标准粮田助推了高科技、高水平农业机械化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粮食提产量、增效益、降成本、补短板生产格局。
然而,就在20世纪70年代末,滑县农业生产基础还很薄弱,粮食产量低,耕作技术落后,转机来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据了解,改革开放初期,枣村乡大屯村率先将耕地分包到每家每户,拉开了该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这也让农村生产力从此获得了巨大解放。
“以前咱村还是大锅饭,集体干活群众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低,工分价值也低,群众比较贫困。”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保林说。
张保林介绍,为让社员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他带领社员采取试点先行的方法,拉开了全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他也因此成了滑县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第一人。
“当时俺家5口人,分了0.6公顷地,分地后头一季小麦就达700斤,当年卖过小麦以后,上级还奖励俺一辆自行车。”张保林说。
从土地分包到户、实现家庭承包,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改良贫瘠土壤、开发后备资源到坚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粮田,从引入新型农业主体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滑县通过政策支持、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等举措,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和产能。
做好“减法”。从2005年起,滑县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做好“加法”。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科技驱动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不折不扣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粮食稳则天下安。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率毋庸置疑。如何掌握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技术,将优质品种推广到田间地头,直接关系粮食安全。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滑县的一家民营企业,近年,他们以“精育良种、富民万家”为宗旨,在海南设立育种中心,在甘肃和本县分别建设玉米小麦繁育基地,并成立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形成了“一站一中心两基地”的“南育北繁”格局,和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智发展,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小麦新品种40多个,销售网络辐射黄淮海一带900多个县市。
“目前,繁育和订单生产面积约1.3万公顷,带动农户近6万户,年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近9000万元。我们要始终以‘科技领先、质量保证、满意服务、诚信守约’为宗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该公司董事长赵秀珍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百姓的‘粮袋子’不断充实,从1949年至2018年,我县粮食产量从1.79亿斤提高到31.7亿斤,增加了29.91亿斤,平均亩产从33公斤提高到507公斤,今年夏粮、秋粮再获丰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正在兴起,农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正在加速形成,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慧涛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