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和经济的小康,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小康。现在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强化举措,真抓实干,加快补齐文化小康这块短板,解决好文化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充分更美好的小康生活。
着力补齐文化服务短板。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当前,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文艺演出覆盖面不广、文化产品供给不平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市文化中心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和运行机制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全部补齐我市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村的短板,让群众有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牢固树立“文化+”思维,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全面释放文化发展活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品品类更加丰富。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大力推进“送戏下乡”工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力度,力争送戏下乡场数逐年递增,不断扩大文艺演出覆盖面。精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惠民活动,努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着力补齐文化传承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汉字、一条成语、一首诗词、一场庙会,背后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价值塑造行动,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市民增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技艺。积极宣传推介诗词、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组织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切实做好益阳弹词、明油纸伞、小郁竹艺、千两茶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继续大力实施花鼓戏振兴工程,打造好益阳花鼓名片。大力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努力创建一批全国爱教基地。经常性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大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着力补齐文化创作短板。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坚持创作导向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改革开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献身国防等题材,精心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坚持评价体系不松。科学制定系统完善的文化作品评价体系,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反应、社会影响等作为主要指标,建立以群众为主的评价主体结构,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广泛征求受众对文化作品的评价,切实避免文化成为业内和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坚持扶持力度不减。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重点作品创作,加大“三周文艺奖”获奖作品的奖励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增长机制,关心、关怀文艺工作人员,着力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激励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多出精品,力争在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奖中斩获更多的大奖。
着力补齐文化人才短板。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把拥有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数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作为有力支撑。高起点打造平台。做大做强各级各类剧团、文艺协会、文化企业,着力建设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文化平台,努力营造健康宽松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文化人才发展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全方位挖掘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和引进文化人才,着力建设一批专业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综合管理人员等文化人才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重视发现和培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的“草根”文化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全力做好非遗传承人接班人的发展工作。经常性开展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组织文艺人才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培训,造就一批有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重点文艺创作团队,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