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浙江持之以恒推进协调发展纪事

时间:2019-09-09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浙江在线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在大踏步向前发展中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70年,城乡巨变。一组数据令人震撼:从47元到27302元!1949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7元,2018年已达27302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破万元的省,是浙江;全国首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是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还是浙江。

行走浙江你会发现,无论是省会城市杭州,还是偏远的丽水乡间,基本上做到了“发展同步、服务同质、管理同化”。在这里,城乡实现“无缝对接”;在这里,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公共服务和便利生活。

浙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协调发展理念。在协调发展实践中,浙江走出一条新路。

城与乡,携手阔步向融合

“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摘自《之江新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省,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

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为何会是浙江?

浙江并非“天赋异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村率先城镇化,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开。本世纪初,全省还有26个欠发达县和300多个欠发达乡镇。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振兴。

改变何以发生?时间追溯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集聚上取得新突破。

一本薄薄的户口本,体现了“乡”到“城”的巨大跨越。

2013年9月,德清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分。农民不仅能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权益,而且依然持有林地、田地、宅基地等“农家资产”。通过农房集聚改造,成千上万的农民搬到新村,享受着“出门有菜场、有学校、有医院”的便利生活。

耕者有其田,致富奔小康,这是中国农民的梦想。而德清通过户改抹平了身份证背后的33项城乡待遇差异,让农民的梦想得以实现。

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勇立潮头的浙江,还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些、谋得更深一层。浙江从深化改革入手,不断破除城乡制度壁垒,探索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吴建东,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里兆村村民,他搁置了11年的安居梦今年终于成真。

此前,吴建东获批宅基地已有11年,却因本村建设用地紧张,宅基地审批迟迟无法落地。今年初,吴建东竞得福田街道西张村一间半宅基地,成为浙江农村宅基地跨村安置的首位受益农户。

2015年3月,义乌成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体系,

破除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二元结构。在此基础上,义乌继续深入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跨镇街落实。

放眼整个浙江,不管是户籍制度改革、“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等,都有效促进了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涌流、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城市和乡村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表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让人们对城乡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0年来,无论是城乡收入比持续下降,还是城乡居民“同等待遇”渐成现实,浙江一直靠改革驱动,协调城乡发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动下,浙江全面推进办事“一窗受理”向县、乡、村延伸、下移,让农民办事像城里人一样便捷。这也正是新时期城乡协调被赋予的新内容。

山与海,区域协调一盘棋

“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就是要通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全方位合作,有的放矢地加大工作力度,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使全省各个地区的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摘自《之江新语》

浙江,不仅仅城乡收入差距最小。人均GDP最高的杭州与人均GDP最低的丽水,人均GDP之比为2.18∶1,在几个沿海发达省中,也是最小的。

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的“八八战略”重大部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把山区和海洋一同规划、保护、开发和建设,使山区和海洋成为发展的新战场,极大地拓展了浙江的发展视野和发展空间。

北起临安清凉峰镇,南至苍南大渔镇,如果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出现的是一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分割线——“清大线”。直线西南侧,群山绵延,耕地稀缺,包括丽水、衢州全境,杭州的建德、淳安,以及温州的苍南、泰顺等县市部分区域,是我省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直线东北侧,水系纵横,土壤肥沃,集聚着自古繁华的杭嘉湖绍平原及甬台温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好。

如何跨越“清大线”?山海协作,成为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子。山海协作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省生产力和人口的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携手共进式协调发展。

今年5月,随着一声鸣笛,一列满载着70个标准箱货物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从铁路丽水站驶往宁波舟山港,标志着“丽水—宁波舟山港”班列顺利开行。靠山不靠海的丽水,随着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拥有了自己的“港口”,一条铁轨让“山”与“海”联姻了,也让丽水对山海协作有了新的认识:向海借力、借船出海!

浙江拥有港口优势,但山区没有港,山海协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丽水和宁波结对,构建海铁联运通关一体化,提高了丽水的开放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海协作工程成效明显,浙西南地区获得了项目、资金和人才,实现了加快发展;沿海地区获得了要素资源和发展空间,实现了加快转型。全省与26个原欠发达县结对的发达县(市、区)从30个增加到43个,同时在县县结对、部门结对的基础上,拓展了村镇、村企等的结对。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山海协作共建平台32个,“山海协作工程”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衢州,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左右。

去年,我省提出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把山海协作平台打造成为项目孵化的摇篮、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协作内容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更多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还将不断推进——交通仍是山海协作中需要补齐的短板之一。目前,文成、泰顺两个县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26个加快发展县加快融入杭甬温1小时经济圈。结合实施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我省进一步谋划实施山区对外高铁高速通道,优先补齐浙西南山区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协作发展平台将不断升级——“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三类平台将成为重点。例如萧山和龙泉,在已经成立8年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基础上,两地又签订了“飞地”产业园合作协议,在萧山择地建设龙泉消薄科创“飞地”150亩。“飞地”成为园区的“升级版”,面向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引企业和人才,成为龙泉探索经济薄弱村消薄增收的新路径。

内与外,对口帮扶奔小康

“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中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扶贫故事”,而站在东海之滨,一幕沿海与内陆携手共赴全面小康的大片,已渐入高潮。

1994年,我省开始对口支援西藏,随后又相继开展了对四川、贵州等地的帮扶工作。“要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治责任,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摆在首要位置,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四川、贵州、湖北、吉林4个省80个县(市、区)的大地上,浙江的援建干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故事不断上演。在贵州省普安县,一只长毛兔盘活了贫困户的“门前屋后”经济;在四川省通江县,来自丽水山区的电商经验成功将当地农产品打造为电商“爆款”……

扶贫必先扶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才是脱贫的根本途径。选派到贵州挂职的浙江干部,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当地发动干部群众,“把贫困群众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黔西南州兴仁县城北街道锁寨村,曾是一个常年“锁”在深山的布依族村寨。由于交通闭塞、生产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普遍不富裕。在宁波市对口帮扶后,昔日小山村解开了制约发展之“锁”。援建干部唤醒了锁寨村人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是没想到,我们这偏僻的地方,也能发展起来。”当地村民说。

我省在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过程中,除了资金支持,更注重长效帮扶机制的建立健全,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

在嘉善,浙江首个跨省、跨区域“飞地抱团”强村项目——嘉善、庆元、九寨沟“飞地”产业园已于去年动工,规划用地300亩,总投资2.28亿元。这标志着三地协作扶贫强村工作进入新阶段。据介绍,项目首期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为庆元和九寨沟带来约2200万元收益,推动九寨沟48个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

2018年,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达28.31亿元,是2017年的6倍,共帮扶对口地区72个县携手奔小康,县均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933万元。其中,我省向对口的25个深度贫困地区援助财政资金14.35亿元,占援助资金的51%。

亲戚越走越亲。浙江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常去对口援建地区“走亲访友”。今年8月,浙江省代表团赴吉林学习考察,我省将加大人才选派、资金支持、项目合作等的力度,与吉林一道打赢延边州脱贫攻坚战。同时充分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浙商优势与吉林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深化产业、物流、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推动双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实现共赢发展。

市场是浙江的优势,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浙江省尤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扶贫协作的动力机制。多年来,浙江省通过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