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抱团发展破茧成蝶 示范带富逐梦小康

时间:2019-08-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南宁日报

  盛夏时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的村民廖春年正在告祥时宜桑蚕产业示范基地里忙着施肥、除草,对桑园进行精心维护,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蚕饲养做好准备。

  “下个月开始养蚕了,中秋节前可以收获一批。”廖春年告诉记者。如今的她,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传统农民到一名新时代产业农民的华丽转身。

  单打独斗 尝尽苦头屡战屡败

  廖春年家里5口人,上有80岁的婆婆,下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从2006年便开始养蚕。“当时在家按传统的方法养殖,卫生和技术方面都不到位,蚕虫有时会染病死亡,结出的蚕茧质量也不高,所以卖不了好价钱。”廖春年告诉记者,一年下来,养蚕的收入最多也就是4000元钱,日子过得紧巴巴。

  为了改善生活,廖春年和丈夫尝试寻找致富机会。2009年肉猪的价格一路飙升,廖春年夫妇便开始养猪,从最初的5头存栏发展到了2012年的50头存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的一场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跌,存栏生猪病死,损失了7万多元。这让廖春年一家经济受到重创,欠下一笔外债。2015年夫妇俩利用家里的5亩土地搞起了蔬菜种植,又因技术不到位,产量和品质都不高,销路不畅,也没有赚到多少钱。

  苦日子还在继续着。“最艰难的时候,我要向娘家借钱来过日子,婆婆住在小叔家,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30平方米的平房里。”廖春年说。

  抱团发展 获得帮助如鱼得水

  转机发生在2016年3月,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村里致富带头人黄永昌牵头成立了南宁市祥联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因为要投资,村民们对入股合作社并不太感兴趣。

  黄永昌找到了廖春年夫妇,和他们详细讲解抱团发展利好和政策红利。“以前单打独斗总是失败,我们也希望尝试一下抱团发展。”夫妇俩想通了,东借西凑了5万元,并在政策的帮助下申请了小额信贷5万元,共10万元入股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四大股东之一。

  同年,告祥时宜桑蚕产业示范区成立,成为村里的扶贫项目,引进了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扶贫“动车模式”:公司为合作社提供小蚕供育、桑叶改良和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合作社负责基地的桑叶种植采摘和养蚕、采茧;贫困户和农户可以到基地、合作社务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循环。

  廖春年不仅是合作社的管理者,也是养蚕工人,每月都有2500元工资。2018年11月8日,告祥时宜桑蚕示范区举行扶贫项目分红及工资发放仪式,共发放分红金64万元,廖春年一家就获得工资和分红金共4万多元。

  不忘感恩 多渠道带动贫困户

  加入合作社后,廖春年也走上了科技养蚕之路。

  2017年5月的一天,为了给小蚕降温通风,廖春年将两间蚕房的窗户打开便回了家,谁知突然暴雨倾盆。等廖春年赶回蚕房时,雨水已经灌入,浸泡了部分小蚕,此时的小蚕正在经历“醒蚕”阶段,蜕皮的过程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廖春年立即求助时宜公司的技术员韩粮,在韩粮专业指导下进行“抢救”,两间蚕房的小蚕损失极少。最终,这批蚕结出了1350公斤蚕茧,卖出了6.7万元。

  经过几年的经营,合作社的管理方式也日渐成熟,廖春年的丈夫在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而她就带领村里的姐妹在蚕房里从事养殖工作。贫困户杜玉芬是和廖春年同组的养蚕工人,她说:“跟着廖姐干我们放心,她会将养蚕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都和我们说清楚,跟着她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养蚕是一项季节性的工作,会有几个月的农闲期。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秉持“抱团发展”的理念,廖春年还组织了一个10人的“农闲期务工队”,队员全部由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她带领务工队到周边村屯帮别人收甘蔗,每人每日也能获得100元的收入。

  2018年底,廖春年建起了一栋2层的小洋楼。不忘初心,奋力逐梦,廖春年用自己的坚强和实干,转变观念,成为新型产业农民,向着实现小康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