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立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今距离2020年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离“全面小康社会”到底还有哪些差距?通过哪些举措才能消除这些差距,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圆满收官?市委财经委第二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并提出明确要求,正当其时。全市上下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
全面小康,贵在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小康蓝图和省委赋予南通“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南通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对接现代化的。令人欣慰的是,我市在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已跻身第22位,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也有19个镇上了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仅仅体现在一组组“数字”里,而是要融入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中,实现天更蓝、水更清、食物更安全,老百姓充分享受快乐和尊严,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确保低收入人口,特别是病、残、孤、老、受灾个体,全都脱贫脱困,并能在脱贫脱困之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还应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仅仅是经济等方面的充分发展,还要求人的素质有极大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没有文化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涵养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文明素质,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我们要让精神文明“南通现象”涵养出特有的南通气质:像长江一样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像大海一样胸襟博大、开放包容。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使文明之花在江海平原落地生根,助推高水平全面小康有颜值更有气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弱处攻坚,向短处发力,精准施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是当务之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就当前看,我市的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必须下大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尤其要下工夫建立更集约更高效的现代农业,让更多新技术企业去深耕农村这片热土。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越是接近目标,攀登越加艰难,越需要我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奋力书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南通华章。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