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雕龙画凤”奔小康

时间:2019-07-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经济日报

  “雕龙画凤”奔小康

  ——湖北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访

  夏日的鄂西武陵山区,草木葱茏,百花争艳。5月17日下午,从恩施州城赶赴龙凤镇,穿过层层白云,翻越重重大山,转过龙凤镇龙马山腰后,视野豁然开朗。

  这是青堡村移民搬迁所在地的山间小平原,只见一幢幢飞檐白墙的土家小楼星罗棋布;青翠欲滴的漫山茶园波浪起伏;多条平整的乡村公路,如金色丝带飘动。

  “以龙凤为点、恩施为片,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2013年初,一场旨在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探路子的综合扶贫改革壮举,在武陵山深处的恩施市龙凤镇推进;286平方公里、7.1万人口的龙凤镇,成为国家综合扶贫改革试点。

  6年过去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村田园景象“雕刻”在武陵山腹地。千百年困守深山的土苗山寨,迎来了决胜贫困奔小康的春天。

  “生活有了大变化”

  在湖北恩施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林的相册里,珍藏着这样一幅照片:一条险象环生的山间峡谷间,五六个村民正抬着猪蹚过湍急的河水……1993年秋,这组《路在何方》的新闻图片由文林拍摄并在《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极大关注。

  当时,每到年底,村民要卖“任务猪”,怎么把猪运出去?“只能把猪捆好,由几个人抬着过河出山。刺骨河水冻得人直哆嗦,卖一回猪,回来都要病一场。”今年54岁的青堡村易迁户刘大国记忆犹新。

  龙凤镇副镇长王东介绍,直到上世纪90年代,龙凤镇青堡、龙马等村两万余人,出山只有一条20多公里的山道,要蹚过六七条湍急的河流,还要翻越一处叫手爬岩的险段。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留守难、增收难,是压在每一个村民身上的难题。

  “扶贫搬迁、移民建镇”,成为龙凤镇脱贫的第一步。

  怎么搬?如何建?龙凤镇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对外广泛考察学习,对内摸清家底,用一年的时间做顶层设计,出台了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综合利用等3项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运输发展等28个专项规划,这在全国乡镇并不多见。

  为让乡亲们尽快告别山顶上的漏雨土坯房,搬入新建居民点,当地制定了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三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种搬迁途径,分步实施梯次搬迁。

  如今,龙凤镇共建成9个中心社区、37个居民点和2个安置小区,引导5716户2万多老百姓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区域搬迁至集镇、中心社区或居民点。同时,已建成通村进组入户农村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一级公路55公里,其他等级公路610公里。

  5月18日一大早,记者一行从龙马村前往青堡村采访,沿龙马集镇至青堡的盘山公路一处挂有“龚大爷土特产”的吊脚楼格外引人注目。

  房主龚延祥今年79岁,老两口刚从山上打猪草回来,正在房前忙着准备猪食。“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养了100多只土鸡子,还有两头猪。10亩多山地全部栽上漆树,每亩有1500多元的生态补偿奖励资金。我们建起香菇大棚,发展了3000个菌棒。还有农家光伏发电,今年收入能过3万元。”见到记者,龚延祥眯着眼睛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羊肚菌煮腊肉、腊猪蹄炖硒土豆、爽口蕨菜、杨梅酒……在青堡村花枝客舍农家乐,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大快朵颐。客舍主人陈兴德不停地往火锅里添加新鲜羊肚菌。“这菌菌,在我们那里可要好几百块一斤哦,不怕把你吃穷了?”游客们打趣道。“菜是自家种的,酒是自家酿的,放开吃,敞开喝。”陈兴德笑声朗朗。从高山搬下来,住进易迁小区,陈兴德过上了好日子。

  产业链上拔穷根

  “轰隆隆,轰隆隆……”4月24日,天气晴朗,在龙凤镇龙马村抹茶基地,20余名工人操作4台采茶机分头分块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下午,这些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就送到了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的抹茶生产车间,一筐筐绿茶进入流水线,吐出青翠欲滴的抹茶粉……

  2018年1月,按照“恩施所需,杭州所能”的东西部协作计划,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当地茶企联合组建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短短半年时间,一座集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厂为一体的现代化茶叶示范产业园在龙马村拔地而起。

  随即,龙凤镇采用“村委会+公司+农户”的方式在龙马、碾盘、猫子山、柑子坪、佐家坝村发展抹茶基地1300余亩,农户将茶园托管给村集体经营公司,由公司收取少许托管费,统一管理茶园。“茶农只负责除草、施肥,收益都归茶农。”龙凤镇碾盘村第一书记陈思军介绍说,“我们过去只采春茶,夏茶、秋茶基本都撂荒。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来后,可以采三季,并统一了种植标准,用上了采茶机,每亩茶园每年增收约3500元,带动了1000余户茶农增收。”

  “以前家里劳动力不够,眼见茶叶一天天变老摘不完,急人”。说起发展抹茶,贫困户唐清玉感触最深,她的丈夫刘家友卧病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家里的3亩茶园没人采,处于半荒废状态。现在,茶园由专业公司管理,唐清玉在家边照料丈夫边织西兰卡普出售,实现了“人在家中坐,钱从茶园来”。

  “6斤鲜叶可以做成1斤碾茶、抹茶。这里的茶叶品质好又富硒,供不应求。”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利华介绍,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嫩叶加工成抹茶后,漂洋过海出现在日本东京、大阪或静冈等地的餐桌,抑或进入星巴克、伊利、娃哈哈等知名品牌的咖啡、酸奶、蛋糕、冰淇淋中。

  恩施市副市长彭巍介绍,借力富硒、生态、绿色等优势,龙凤镇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综合扶贫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招,将重点产业定位在“旅游+”“硒+”“生态+”等方面。以市场主体为龙头,引进培育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1家,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1.2万户农户入社,把90%以上的农户绑在产业链上。截至目前,龙凤镇三产结构比已由2013年的32:49:19调整为25:38:37。

  “我们还按照‘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原则,建成茶叶、烟叶、蔬菜、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6.2万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一村一品、一区一园’的产业发展格局。”龙凤镇党委书记程俊毅介绍,全镇80%耕地变成特色产业基地,70%农户跳出传统种养模式融入现代产业链,成为懂技术、懂销售、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8年年底,龙凤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1950元。

  创新金融“促蝶变”

  “瞧,这就是我的花果山,有葡萄、提子、猕猴桃、空心李……”4月25日,在龙凤镇杉木坝村,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荣笑呵呵地说。

  山的对面,是她的养殖场。从2007年开始养猪,如今方荣的联强公司产值从200万元增长至5000万元,生猪年出栏规模从3000头增至2万头。2014年,方荣以6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了公司周边的800亩石漠化土地,“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让荒山披绿,也让四季瓜果飘香。”

  “企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金融扶持。”方荣告诉记者,她不仅在这个合作社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还有分红收益。

  “三农”融资难是全国性问题,龙凤镇已有破题。2015年5月,恩施市政府牵头在龙凤镇试点组建“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从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入资,再组织需融资的专业合作社注资入股。

  “目前有40家专业合作社入股1658万元。”龙凤镇金融办主任程文新告诉记者,有了资金担保,注资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就可以按照1:5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也可在互助社内部拆借、过桥,降低融资成本。

  方荣的联强公司就是入股的40家专业合作社之一。“公司入股了100万元,6%的利息。可贷款500万元,无需房产抵押,10天就到账了。”方荣说,入股近5年,已得分红收益37万余元。

  此外,该镇还在15个村各组建了一个“村级扶贫互助社”,以同样的模式帮助个体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吉心村村民朱有寿领到一张额度为5万元的农民信用卡,这也是湖北省首张农民专用信用卡。这款农民信用卡无取现手续费、无年费、无滞纳金等费用,还款期限长达12个月。“以前买肥料时资金周转不过来,现在直接刷卡,真方便!”

  如今,该镇已形成了“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扶贫体系。两社即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村级扶贫互助社;两司即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一卡即农民信用卡;一库即农村信用体系库;一平台即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这一体系已累计为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融资5.3亿元,发放农民信用卡100张,总授信额度339万元。“政府承担70%的责任,有了话语权。”程文新道出了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秘诀,“政府有担当精神和决心,所以才能办成!”

  龙凤镇还探索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机制。率先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并制定规范的交易流程,不断理顺交易秩序,将农村产权交易与担保融资有机融合,开辟农民收益新途径。平台建立以来,已在全市实现“12万亩资源变资产、8亿元资金变资本、3万农民变股民”,为43家企业开展“两权”抵押贷款1.04亿元;为38家企业开展“远程流动金融仓储”贷款2.3亿元。

  6年来,龙凤镇有序实施项目158个,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层治理、基层党建这“四基”为支撑的四梁八柱综合扶贫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