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翻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绩单”

时间:2019-07-0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长江日报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距离我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还剩下两年。

  回看武汉这些年的奋斗足迹,翻看向小康社会奋进的“成绩单”,人们有理由感到欣慰: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更近了一步。

  人均42133元!武汉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路跳增

  市统计局统计显示,近4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每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为32478元,2016年涨至35383元,2017年到了38642元,2018年跳到42133元。这显示,武汉居民收入增速在不断加快。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武汉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行。

  仅2018年,武汉推进全民参保,社保扩面新增40万人次;棚户区改造建成2.5万套;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8000个,公办中小学新增学位2.4万个。

  多重社会保障,让最困难的低保户也有底可兜。武昌区重症低保户胡女士,享受到低保、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临时救助五重社会保障。虽然没有收入,重病缠身,但能保证日常生活开支。

  更多的武汉市民,则是看到自己荷包一年比一年暖和,生活日益富裕。武汉目前拥有汽车突破300万辆,平均3.6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惊人突破!武汉GDP突破万亿大关只用了5年

  在6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中,武汉位列第八。在70年前新中国成立时,武汉却是百废待兴,城市经济濒临崩溃。

  7月1日,市经信局老党员回忆:1949年10月5日,中共武汉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把武汉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城市”。当年底,全市240多家企业恢复生产。之前陷入绝境的武汉经济,获得重生。

  随着武钢、武重、武锅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在汉落地,1959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33.8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613%,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居全国第四位。

  市发改委一位从事粮油计划工作的党员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民已经不为吃不饱发愁。当荷花洗衣机进入武汉千家万户时,武汉人在全国较早开始憧憬“小康社会”。

  向着“小康社会”方向,由党掌舵的中国经济快车以加速度飞奔。在这辆列车上,武汉城市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

  市统计局统计,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0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4847.29亿元,提高了370倍。并且,这种经济增速正在以加速度飞奔,武汉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用了20年,突破五千亿元关口用了13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只用了5年。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武汉正以加速度,奔向小康社会。

  “洗脚上楼”!左岭新城2万多村民命运成缩影

  在光谷左岭新城,集结了长江存储、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等共4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千亿大道”左岭大道,是“芯”产业集聚地。

  在这个产业新城,2万多村民“洗脚上楼”住进了崭新小区,他们有社保,老了可以领“退休金”,病了可以用医保。“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智苑社区的空地上,十余位老人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左岭新城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这里农田广布,还有“武字头”国有企业“葛化”的厂区;新时代,这里顺应高质量发展方向,从农田、老工业基地,转型成为武汉三条“千亿大道”之一。

  左岭新城和左岭人的变迁,正是武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影:城市发展、人民幸福。(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李佳 贺亮 通讯员周钢 武经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武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本“销号”

  7月1日,在新洲区林埠村农业合作社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西蓝花、毛豆等蔬菜长势喜人,正进入丰产期。该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已带动该村120户贫困、边缘家庭致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武汉市按照党中央部署,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市扶贫办介绍,截至2018年底,我市全面实现86115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2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基本结束全市农村存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历史,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到贫困户

  市扶贫办表示,目前,我市贫困户大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1.1%,个人年度自付费用控制在3500元以内,对2018年未纳入国家、省级危改计划的贫困户C、D级危房,均由区级资金实现全面改造。全市贫困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2018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和1100元。

  由此,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在全市精准到户。

  明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超2.6万元

  7月份正值苕尖大量上市。江夏光华村残疾贫困户任九红曾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通过精准帮扶,任九红成了当地有名的“苕尖大王”,“九红苕尖”高峰期每天销售4000斤。200多个苕尖大棚,还为周边村庄的4户残疾户、十几户重点贫困户优先提供打工岗位。

  特色产业扶贫,为农村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据介绍,2018年-2020年,我市扶贫项目入库总数预计达到7000个以上,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找准发力点。江夏区探索南北合作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发展苗木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带动46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

  据悉,按照5月份新出台的《武汉首个乡村振兴五年规划》,2020年,我市集体经济强村占比预计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6万元以上;涉农电商交易额向2000亿元目标值稳步迈进。(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

  老百姓眼中的幸福生活

  7月1日是党的98岁生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普通居民家中,他们向记者畅谈大步迈入小康社会的幸福。

  汉阳区十里景秀社区居民雷德明:

  带着截瘫老伴飞往新疆玩了40多天

  “6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65岁的汉阳区十里景秀社区居民雷德明原籍黄陂祁家湾,家里都是农民,因为子女众多,经济拮据,他对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

  1984年,雷德明从部队转业进了汉阳一家工厂工作,正当全家人生活不断改善的时候,妻子却遭遇意外,导致双下肢高位截瘫。

  “当时手术费就花了好几万元”。困难时刻,工厂伸出了援手,帮他一家渡过了难关。25年来,他独自一人带大孩子,照顾好妻子,“我们夫妻俩每月药费就要2000多元,幸亏有医保,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退休后,雷德明除了每天照顾老伴外,生活也丰富多彩。除了参加社区里组织的各种活动,他还经常带着老伴外出旅游。2016年,他带着老伴坐飞机去了新疆,玩了40多天。

  江汉区北湖街妙三社区居民刘青萍:

  出门就是漂亮大公园

  每天清晨,66岁的刘青萍都会早早起床,来到西北湖边遛弯晨练。“我在附近生活三四十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迁”。

  “几十年前,西北湖路上环湖分布着大片城中村,许多人以收荒货为生;现在的广电大厦是当年的武汉市五十六中学,因为附近菜地多,被戏称为‘菜农中学’。”刘青萍回忆,那时候路面杂草丛生,一到下雨就渍水,一开房门,蚊子、苍蝇直往人脸上扑。

  如今的西北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败的街道消失不见了,旧厂房被改造成艺术“范儿”的花园道,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西北湖畔四季花香,环境优美宜人,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目前西北湖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环境升级,道路拓宽、花坛改造、广场亮化。“我每天都会叫上姐妹,去公园走上几圈,住在这里真正成为了一种享受。”刘青萍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