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

时间:2019-05-2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红网

  平坦干净的沥青路面、清澈见底的河流溪水,绿意盎然的林间小道……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推进,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宁乡市延伸开来。

  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今天,宁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舒适的气息。

  新时代文明之风正滋养着宁乡美丽乡村,让宁乡乡村振兴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素质的养成,正推着“物的新农村”成为“人的新农村”。

  观潮君发现,这里的乡村文明习俗观念已渗透人心,这里的农民不仅身体力行文明乡约,更是成为乡村文明的表达者和推动者。

  人人都是塑造者,善用社会治理“润滑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湖南13个省级试点县(市、区)之一,宁乡市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强化“答卷”意识,以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自治、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渗透进乡村的每根毛细血管,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宁乡市委书记周辉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推动基层生态的再塑造,推动基层服务的再提升,助推基层风气的再优化。

  宁乡的乡村志愿服务就像一针“润滑剂”,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能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在宁乡喻家坳乡,有一群这样的人,扛起锄头,他们是农民;穿上迷彩服,他们是消防员;戴上红袖章,他们是交通劝导员;当出现灾情时,他们就是蓝天救援队员……这群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喻家坳乡8个村147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初夏,宁乡暴雨如注,观潮君走进喻家坳乡志愿者协会,他们的大本营其实就是会长谢进将家里的一层楼改成的办公室,旁边800多平米的自留地改成的训练场。办公室里,悬挂着救灾突击队、文艺宣传队、乡风文明劝导队、百姓城管服务队、百姓河长队等五个分队的队旗。十几名志愿者正在仓库清理冲锋舟、救生衣等设备,谢进说:“最近天天都在下大雨,突击队24小时都在待命,随时准备抗洪抢险。”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推力,用好了,效果很显著。”喻家坳乡党委书记王军介绍,成立志愿者队伍的初衷就是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优点,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有生力量,通过群众来管理群众。

  喻家坳让志愿者在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志愿者找到一个施展才能的新空间、大舞台。

  红白喜事放鞭炮是从古到今的习俗。村里有喜事不放鞭炮,这在很多地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喻家坳乡实现了!这其中的功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首屈一指。

  “以前,村里谁家办个喜事,往往都要好几天,横幅拱门、烟花鞭炮、鼓乐戏台……如今,红白喜事简单办,遏制了邻里间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办喜事放鞭炮,不仅空气质量下去了,而且耗费钱财,一场喜事多的花费三五万,少的也要一二万,多得不偿失啊!”喻家坳乡喻家坳村支部书记银余良告诉观潮君。

  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在志愿者们助推下迎刃而解。王军认为:“农村本土志愿者熟悉农村,了解服务对象,他们都是有声望、有经济头脑的乡贤,且长期在本地居住,与群众感情深厚,工作针对性,持续性很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凝聚社会贤达,汇聚公益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探索。观潮君在玉潭街道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了解到,这里共引进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老龄协会、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益之心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等9个社会服务组织入驻,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

  走进实践站二楼,“社会贤达龙国安”工作牌就映入眼帘。“别看我60多岁啦,我可是老有所为,能写,能拍,还自己剪视频呢”,龙国安是宁乡市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被大家亲切称为“农民兄弟心中的环保卫士”。退休后,他每个月都会参加保护水生态资源志愿服务活动,走遍了宁乡每一个角落,义务为环保事业鼓与呼,勇敢地向违法排污行为宣战。近几年,他率队开展环保监督调研300余次,无偿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内参刊物49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宁乡的环保做出了巨大贡献。

  个个都是“追星”族,做好移风易俗“加减法”

  以“齐心共建、爱心帮扶、贴心服务、暖心传播、精心呈现、连心桥梁”六心为主要工作指标,开展创建“星级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星级实践志愿者、星级实践基地、星级实践产品、星级实践活动、星级实践站所”六个“五星”项目。宁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娟介绍,宁乡不断丰富六个“五星”项目的内容和载体,有力提振了广大农民的精气神,带动了更多农户“追星”。

  当前,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一方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在农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和谐新风,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场针对人情往来讲排场、攀比之风的基层文明行动正在展开,兴起一股节俭向善的文明新风,并有效激活了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

  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

  在煤炭坝镇采访中,观潮君了解到,“过去当地有的村喜酒连办3天,主餐50桌,每桌标准过千元,再加上高档烟酒,消费可达万元”;“一场红白事花掉一年积蓄”;“人情随礼千元起步、三张喜帖发过来,一月工资不够付”。

  一场移风易俗行动正在在煤炭坝镇展开,不大操大办,不滥发请柬,不吃“流水席”,不吃“预备餐”,不搞“闹洞房”,不搞“撒钱纸”,不挂气球拱门,不放烟花鞭炮,不搞豪华车队,从倡议逐渐变成行动,2032名党员和8961名群众签下承诺书。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煤炭坝镇还给党员干部定下了“随礼标准”,不能超过200元,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7个村(居)全面推广,基本无“破例违规”。

  办事不铺张,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宁乡移风易俗与人文关怀的“一减一加”,在基层乡村兴起了一股节俭向善的文明新风。

  喻家坳乡喻家坳村黄枚生今年90岁了,按当地习俗,家里人都会做90大寿。年初,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开家庭会议,商量贺寿的事情。“拿出100万好好给父亲摆酒三天,热闹热闹。”听到这个提议,这名老党员没有同意,而是说“现在党和政府提倡移风易俗,过寿就是铺张浪费,还不如把这钱捐出去”。

  儿子黄启平被父亲的想法打动,捐100万元为当地敬老院改善居住条件,再拿出50万,为村里建起了一个德孝广场,之后又出资30万,用于村里的公路建设。

  家家都是参与者,激活乡村振兴的“反应堆”

  望山看水忆乡愁。文明实践中心要让美丽乡村、文明乡村成为人们的栖身之所、精神家园。周辉说,要通过文明实践中心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传承本土文化。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过去宁乡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宁乡将文明实践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让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边赚积分,一边搞卫生。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积极探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积分制度,创建了“美丽乡村积分超市”。

  黄昏时分,走进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文化广场上,村民聚在一起,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健身。社区党总支书记贺雪辉告诉观潮君,社区文明实践站成立后,村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社区还组建了健身队、龙灯队、腰鼓队、军鼓队、旗袍队、舞蹈队、大鼓队、电子炮队,社区居民家的红白喜事,他们都会去义务表演,逢年过节、社区大型活动,屋前的水泥坪,就是他们的“乡间舞台”。

  周辉介绍,接下来要实行群众“点菜”文明实践中心“送餐”,要把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送到老百姓眼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良好的乡风民风,改善的不仅仅是农村的日常卫生,还启发了农民对美、对发展的追求。宁乡很多村庄放大文明效应,与独具优势的生态和人文资源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产村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从宁乡市区出发,沿S209省道行驶20来分钟,便到了大成桥镇鹊山村,触目所及,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红薯叶,中间点缀着一些弯腰的身影,那是勤劳的村民正在采摘红薯叶。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平淡无奇的叶子,村民们靠着它,每人每月的收入可高达五六千元。

  与这片绿海相得益彰的是鹊山村部的“天天学习吧”讲习基地。明亮的标牌、鲜红的党旗、琳琅的书籍,墙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纪律、学习日志等,这些构成了讲习基地的内涵。

  “这个‘天天学习吧’就建在村部,大家一有空闲就约在这里搞头脑风暴,村民们你追我赶,都想着怎么把家庭和农业经营得更好,打牌都冇得空。”鹊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剑说。

  在宁乡,“天天学习吧”已星罗棋布,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耕耘文明种子,收获幸福乡愁。宁乡正通过文明实践不断依靠文化和知识力量,用文明塑好农民的“精气神”,用知识武装好农民头脑,让乡村文明程度指数不断提升,让一山一水,一枝一蔓,一墙一瓦更有乡愁气息。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