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带着健康奔小康

时间:2019-05-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平湖网

  人食五谷杂粮,就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看病就医便成了事关民生福祉的事。以前百姓看病,农村居民找“赤脚医生”,城里居民上医院。现在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医疗资源,无论是医疗环境、医护人员还是治疗手段都发生了跨越性的变革。

  今年47岁的郭朔梅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副主任护士,从业27年的她,见证了我市医疗行业的变迁。1992年,刚从嘉兴卫校毕业的郭朔梅就来到了新埭镇南桥卫生院工作,当时的南桥卫生院只有一幢2层小楼房,一楼是门诊,二楼是住院部,虽然名义上是有住院部的,但几乎没有什么住院病人。由于当时村里农民还没有医疗保障,无论大病小病大家只舍得花几毛钱挂个号,找医生配点药或挂瓶盐水。

  当时的乡镇医院,也就20多个医护人员,有的是过去的赤脚医生“转正”的,有的是下放的知识青年经过培训后上岗的,只有很少部分年轻医生是从正规医科大学毕业的。那时基层医院基本都没有配备基本检查设备,医生诊病只靠3个宝: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日常做检验非常“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医生都是“全科”,什么病都看,而护士要做的工作更杂,除了日常护理,有时候还要帮着药房配药。让郭朔梅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的消毒工作,当时少有一次性医疗器械,小到针头大到手术器械都要放进高压锅里煮沸消毒,每年夏天是护士最痛苦的时候,虽然开着电风扇,但守着锅炉却感觉不到一丝凉爽。

  1997年,郭朔梅有幸被调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那时,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区县后底,医院的门诊部在马路南侧,住院部则在马路北侧。当时的城镇职工陆续开始有医疗保险,大家对健康也日趋重视,因此医院门诊量已有了明显的增长。虽然当时医院基本的B超、CT等检查设备都配备了起来,但总体就医环境还是比较“艰苦”。郭朔梅还记得入职的第二年夏天,市区发大水,地势较低的门诊部被淹,病人靠着几艘小船摆渡进出。想起当时的画面,郭朔梅至今感叹不已。

  从过去的没保障到如今城乡居民人人有医保,百姓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几年,郭朔梅经历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见证了病区的扩大和医疗队伍的扩展,还有一大批高、精、尖先进医疗设备的“硬核”。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如今,郭朔梅与同事们聊得最开心的,就是对医疗事业的自豪和期待:市中医院迁建项目去年已经破土动工,市妇保院(疾控中心、血站)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期、新仓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市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和网络医院加速落地,区域影像、病理、检验、心电等共享中心高效运行,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作为追梦人,郭朔梅既感到任重道远,又无比欣喜。

  这真是——看病问药寻常事,千家万户心所系;健康平湖强医疗,奔向小康有底气。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