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产业扶贫让老区人民奔向全面小康新生活

时间:2019-05-14 人阅读 评论
来源:陕西传媒网

  今年,兰春平的大棚又有好收成。

  5月7日,当记者走进宜川县英旺乡茹坪村村民兰春平家时,他正和母亲一起,将刚采回来的豆角整齐地装进包装袋,打算第二天一早就送到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摘了100多斤,批发价5元一斤,一天就能挣500多元哩!”兰春平乐呵呵地说。

  46岁的兰春平个子不高,一脸憨厚。2018年兰春平家收入4万多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和兰春平一样,从深度贫困到脱贫致富,延安19.5万名贫困群众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提出,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延安市坚持开发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人全部发展起苹果、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让老区乡亲们富起来

  延安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这里一度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在脱贫攻坚中,延安市坚持精准战略,因地制宜全面实施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在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环节发力,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和过去混卖相比,分级销售每斤能多赚5毛钱。去年是苹果生产小年,但我还比前年多赚了1.5万元。”延长县安沟镇阿青村果农肖宏斌谈起去年的收入非常开心。

  肖宏斌告诉记者,过去不少果农为了省事,将大、小苹果混卖。这样不光收入低,还造成了果农间低价竞争。

  近年来,延安市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提升苹果产业后整理能力。去年全市购买了4.0智能选果线56条后,苹果分批分级采收销售比例达82%。这极大地提高了果农的市场议价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让一片果园养活一代人,让群众种下一片树幸福一辈子。”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最近正忙于村里果树示范园的二次间伐,想把果树的寿命从25年提高到50年,优果率提高到90%。

  4月24日,张延刚收到上海客户的短信,要5万公斤直径8厘米以上的苹果。张延刚犯愁了:这么多大苹果哪里去找啊?但是看着对方的报价,张延刚又不想放弃这单生意。

  “这单生意充分说明,苹果产业要开发高端市场和错峰销售,才能提高收益。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张延刚说。2018年,辛户村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智能选果线和6个冷库,极大地提高了苹果分级能力和储藏能力。

  为了确保群众能稳定增收,延安市创造性推出了苹果“期货+保险”模式。2018年,在遭受冻灾、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全市果农仍人均增收2510元,苹果产值增加18亿元。

  目前,延安市已形成“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梁家河苹果”三大品牌体系,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74.4万亩,果业收入占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南部县农民收入的90%来源于苹果产业,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2018年苹果产量达到289万吨、产值128.7亿元。

  授人以渔,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让一人在致富路上掉队

  延安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宜川县英旺乡啊道村村民张兰琴和老伴刘教堂,最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大棚,他们要赶在客商上门前把成熟的西红柿都摘下来。“这些能卖1000多元。”张兰琴看着地上的一筐筐西红柿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进账,以前想都不敢想。”

  张兰琴夫妇是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干不了重活,以前家里都靠我一个人。”张兰琴告诉记者。刘教堂患有脑梗,一年到头不能断药。虽然家里有早年建的两座大棚,但张兰琴没技术也没劳力,大棚收入仅够糊口。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张兰琴说。

  为了培育产业,宜川县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带贫作用。在张兰琴一家的脱贫中,啊道村孙建旗、刘忠堂、胡建军等致富能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帮助引进新品种,普及新技术,逐渐让张兰琴成了果蔬种植的行家里手。不仅有“土专家”,宜川县还召集全县中级以上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组成了“110技术服务队”。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们就随时上门指导。

  有了技术,人勤地生金,成效立竿见影。“去年种了一棚蔬菜一棚瓜果,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张兰琴高兴地说。

  现在,啊道村的108座日光温室大棚,已经成为宜川县重要的蔬菜瓜果供给基地。截至目前,延安市发展设施蔬菜瓜果45.21万亩,养殖猪牛羊225.69万头(只)、家禽466.94万只、中蜂14.6万箱,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多元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撑起百姓致富梦

  黄河在延川县扭头回望,形成了天然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乾坤湾。近年来,延川县对乾坤湾景区进行开发,将旅游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站在乾坤湾景区的乾坤亭极目远望,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这一段黄河很有气势,我专门来看看。晚上住在窑洞里,感觉别有一番与大城市不一样的滋味啊!”从西安来到延川旅游的张先生说。

  旅游发展起来了,游客多了,当地群众也就多了一条致富门路。依托乾坤湾景区,延川文旅集团在附近的碾畔村发展民宿,流转了村里的100多孔窑洞。

  “现在搞旅游好啊!景区开发了,我和村子里的好多人都在景区打工,每个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贫困户刘向红高兴地说。

  郭红岩和婆姨在家里搞起了农家乐。“年龄大了,出去打工,活不好找。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搞起了农家乐,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呢。”郭红岩高兴地说。

  依托乾坤湾景区,苏丰村与陕西果业集团延川分公司合作建设苹果休闲采摘观光园区。观光园区于2018年3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全村实现增收8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黄河沿岸到乡村川道,延安市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苹果、红枣、大棚、养殖等特色产业,让群众脱贫致富的路越来越宽。在加大产业扶持的同时,延安市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劳务输出、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分红等实现群众多元化增收,使群众脱贫基础不断夯实、脱贫质量不断提高。

  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曾经被贫穷困扰,如今彻底甩掉了穷帽子。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