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环绕村庄的杨柳正在抽枝吐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一栋栋漂亮的两层藏式民居屋顶上高高飘扬,孩子们在干净的村广场上嬉笑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春景图。
“在民主改革以前,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啊。”翻身农奴、克松社区74岁的老人索朗多吉说。
60年前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在祖国的大家庭里,西藏人民开启了建设幸福生活的新时代。
惠民政策不打折扣
在海拔4400米的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格桑卓玛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精美的藏式柜子上摆放着液晶电视,藏式茶几上摆着奶渣、干果、饮料等。新房子、新家具、新家电几乎是甲岗村每户人家的标配。
“2016年底,我们搬进了这个新房。造价四五十万元的房子,大部分钱都不用我们出,我们一家仅掏了五六万元。”格桑卓玛说。
距离日土县城约70公里的甲岗村是西藏的一个边境村。虽然边远,但是党和政府对这里的关心关爱一点不比腹心地带的村落少,各种惠民政策都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了每家每户每人头上。
草原生态补偿金、林业生态补助金、边境补助、执勤补助、生态岗位、村集体经济分红……粗略算下来仅这些补助补贴,格桑卓玛一家一年就有5万多元进账,占家庭年收入的50%左右。
同时,格桑卓玛的3个孩子分别在所就读的幼儿园和小学、初中享受到了每学年标准达4000余元的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和营养餐政策。全家还都参加了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去年,格桑卓玛看病报销了7500元,自己几乎没花钱。
“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惠民政策真是又多又好。”格桑卓玛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她没有经历过民主改革前旧西藏的苦,但是她深深尝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幸福生活的甜。
西藏每年都将七成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下,西藏逐步实施了覆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方面面的上百项民生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惠民政策如
春风一般吹遍了雪域大地。
项目建设服务基层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落实好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同时,结合农牧区实际,把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通过县乡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民生项目提高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重打通水利设施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截至2018年底仅有9户32人。得益于西藏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通往玉麦乡的公路正在紧张铺设中,一栋栋民居在玉麦河谷拔地而起,这些房子极具当地特色又通水通电,有独立卫生间、厨房,现代化功能齐全、舒适保暖。
除了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西藏的重大民生项目还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增收机会。以交通项目为例,2018年西藏全区24.4万农牧民参与公路项目建设,增加收入达69.4亿元,人均约2.9万元。
突出民生导向,西藏大力实施农牧民增收工程。201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50元。今年,西藏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将抓住投资规模达2000多亿元的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机遇,提高农牧民的参与度,促进增收,让重大项目建设释放更多红利,更深入惠及民生。
“有这些好的政策和机遇,我们可不能懒,也要努力奋斗,创造更美满更幸福的生活。”格桑卓玛认为,大家要辛勤劳作,在西藏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路上努力奔跑不掉队。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71岁的扎西次仁是经历过旧西藏黑暗落后的翻身农奴。如今,一家7口住进了一栋170平方米带小院的大房子里。从住牲口棚到民主改革后住上土坯房、改革开放后两层的安居房到如今的独栋小院,扎西次仁一家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村里还有广场、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每年还有法律、科技、文艺等“五下乡”活动。
民主改革彻底打破了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西藏迎来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春天,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民生改善工作不仅有量的突破,更有质的跨越式提升。
以教育为例,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从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开启了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教育财政投入累计为346.07亿元,2011年至2015年教育财政投入累计达到633.9亿元,教育财政投入成倍增长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如今,西藏全面落实了15年免费的教育“三包”政策,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在教育,在就业、医疗、社保、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和文化娱乐等精神层面,西藏民生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满足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向往的路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刻也不曾停止,一刻也不曾放低标准。
3月的雪域大地,万物复苏,春水初生,春芽初现,春潮涌动。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在民主改革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基础上,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将奋勇拼搏,再次书写春天的传奇。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