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库区移民冲刺全面小康

时间:2019-04-1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网

  1976年,黄河上游峡谷中一声炸石炮响,拉开了青藏高原龙羊峡水电站建设的序幕。40多年来,黄河上游青海域内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达20余项,因这些工程先后搬迁5.8万名群众。如今,这些库区移民的生活状况如何,能否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改造项目助发展

  红柳滩村村民早年住窑洞,温饱没着落。如今,一半以上的村民家有了小轿车

  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的红柳滩村,只见笔直的村道,一排排二层农家院落,停放在院门前的装载机、小轿车。很难想象这是当年的水库移民村。

  红柳滩村逐步向现代化迈进,这其中库区移民村庄整治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8日,拿着刚刚编制完成的《红柳滩村农业科技观光园设计方案》,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兴、村委会主任朱文祥心中充满喜悦。这个占地120亩,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农业产业形态规划经过村民讨论后,今年若能如期实施,那这个由98户汉族、藏族、土族、回族群众组成的大家庭,就离小康不远了。

  “小时候随父母来红柳滩时,我们住的是窑洞,面对的是荒滩碱地,温饱没有着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今天的红柳滩村,一点都不夸张。”站在新建的二层村委会办公楼前,今年48岁的朱文祥回忆起孩童时代,有太多的感慨。赵国兴接过话茬:“现在村里百分之六七十的村民家里都有了小轿车,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来到村民张生伟、张蓉夫妇家,32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很是气派。“2016年我家享受了政府库区移民每户6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自己又添了钱,修建装修了房子。”30多岁的张生伟是个包工头,近年来靠“脑子活、信息广、劳动勤”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用庄户人家的话说:“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小康。”

  随行的青海省移民安置局干部张煜国介绍,2005年,核准建设的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征地涉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贵南县和共和县的4个乡镇11个村,搬迁人口1843人。该电站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规划中的第二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也是整个黄河流域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0万千瓦。2009年3月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当年4月并网发电。

  教育扶贫拔穷根

  库区移民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教育是阻断贫困的根本之策,如今移民村学龄儿童全都入了学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库区移民村旁孟达迁移小学的琅琅书声悦耳动人。

  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投资1810多万元、2015年3月成立的学校,如今已是离县城最近、有422名学生的“大校”,99%的学生为撒拉族。学校承担着从孟达乡、积石镇移民的7个搬迁村500多户家庭孩子的义务教育任务。

  有30多年教龄的校长绽立群告诉记者,目前,学校配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多功能教室已与城里没有差别。全校22名教师中,有5人是高级教师。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2018年,孟达迁移小学通过验收成为达标乡村小学。“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先前的末位,已跃居积石镇学区的前三(学区共有11所完小)。”教导处主任陕成江说。

  绽立群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库区移民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撒拉族的后代不应该再因没有文化而贫困下去。为了‘控辍保学’,全体教职员工分头去移民村做工作。现在移民村学龄儿童全部都入了学”。

  据循化县移民安置局局长韩建庆介绍,循化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总人口为13.2万人,自1993年以来,国家在循化县黄河流域先后兴建了公伯峡、苏只、积石峡、黄丰4座梯级电站,淹没区域涉及全县5个乡镇35个村7264户36619人,搬迁移民3277户15942人,同时征收各类土地2.6万亩,失地群众有2万人。

  “目前,库区移民群众生活安定,移民安置点团结和睦,通过移民政策扶持和精准脱贫惠民政策的叠加,移民区群众的人均收入由10年前的两三千元,增长到2018年的1万元左右,高于其他非移民群众的人均收入。”循化县移民安置局副局长韩宗宝说。

  生产生活安置并举

  生产和生活安置方式并举,让移民安居乐业,实现“自我造血”,真正做到精准脱贫

  3月中旬,暖阳穿过黄河松巴峡谷,岭上阵阵清风成为春天的序曲。

  “拉旦扎西家今年酿的第一茬青稞酩馏酒出锅了,我们去尝尝。”在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村会计角巴才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民拉旦扎西家。热情的男主人身穿民族服装将我们迎进家门。

  “我家的酿酒手艺是家传的。自从盖了新房,日子好了,也就有了酿酒的条件。传统手艺产量不高,一年只能酿1000多斤酒。”拉旦扎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角巴才让介绍,多亏了库区移民好政策,这个106户半农半牧藏族村才能安居乐业。“想当年,为了到乡上交公粮,晚上11点走,翻山越岭,天蒙蒙亮时才能到粮站。”角巴才让回忆。

  角巴才让掰着指头介绍松巴村近年来实施的移民项目:2014年投资960万元,完成了98户村民的危旧房改造;2015年投资340万元,修建了占地5300平方米的民俗广场;2017年投资120万元修建了3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同时投资2075万元,实施了松巴沟防洪治理工程……村里如今有了旅游度假、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

  记者来到兴海县唐乃亥乡上鹿圈村马金龙家,15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装修一新。“才搬进来20多天,家具、电器都是从280公里外的省城新买的。”马金龙告诉记者。

  “这几个月,装修工很抢手。我们这片库区移民安置点有上鹿圈村、下鹿圈村、加吾沟村的635户人家集中安置,大家都忙着装修。”下鹿圈村村委会主任李培德带记者走访了几户村民后,发现不少村民的装修材料和电器,已与城市家庭接轨。

  为了让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下鹿圈村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协商,在子科滩镇投资900多万元,流转了280亩土地,修建蔬菜果品温室大棚72座、牛羊养殖棚圈21座发展后续产业。其中,除300万元为库区补贴资金外,其余资金皆为村民自筹。

  下鹿圈村种植基地的大棚里,鲜红的草莓很是诱人。这种在高原种出的“雪山草莓”,每斤批发价能卖到30元。循着咩咩的羊叫声,记者来到了养殖棚圈。“今年羊肉价格高,每只在1400元上下,已经出栏了100只羊。”放下饲料桶,村民马伟福高兴地说。

  “我们还要加快成为库区移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排头兵’。”李培德信心满满地说。

  随行的青海省移民安置局干部袁明利介绍,正在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淹没区涉及兴海县3个乡镇12个行政村,动迁移民涉及2个乡镇9个乡村2248户9238人。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到位各类征地移民补助补偿款8.3亿元,实际发放7.18亿元。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根据移民村实际,我们确定了生产和生活安置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库区移民真正实现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兴海县移民安置局局长杨本加说。

  项目验收成绩亮

  青海制定配套政策,保障移民安置工作有章可循。当地库区移民安置竣工项目全部实现顺利移交

  翻开黄河上游水电建设史,40多年来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重工程、轻移民”到“开发性移民尝试”“依法安置移民尝试”再到“以人为本、科学安置”几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规定,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连续扶持20年;同年9月,新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移民工作进入了“以人为本、科学安置”的新阶段。这一时期解决了部分老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青海省对龙羊峡水库部分移民实施了二次搬迁,帮助移民安置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解决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人畜饮水、灌溉渠系、水电路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青海省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管理暂行办法》《青海省黄河上游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暂行标准》等配套政策,有效保障了青海省移民安置工作有章可循,为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据青海省移民安置局局长哈斯巴图介绍,截至2018年,青海已完成大河家、拉西瓦、直岗拉卡水电站移民安置专项的竣工验收工作,所有已验收项目全部顺利移交相关行业部门,水库移民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聚民心汇民智顺民意

  我国水利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发电,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这项工作中的库区移民安置无疑是一道难题。

  截至2018年,青海省已完成大河家、拉西瓦、直岗拉卡水电站移民安置专项的竣工验收,并将已验收项目顺利移交相关行业部门,库区项目验收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全国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

  移民安置要聚民心。人心齐,泰山移。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进行有效宣传,让“舍小家,顾大家”“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等观念深入人心,是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思想基础。

  移民安置要汇民智。民之所需、所求、所想,就是我们工作的所给、所应、所为。在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中,青海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与水电建设单位互动、强化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先行、盘活落实库区基金等工作方法。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都是来自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

  移民安置要顺民心。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是库区移民工作的靶心。青海整合各部门扶贫资源,树立“一盘棋”思想,“整体打包,统一步调,精准施策”,让每个移民村里有产业、每户移民家里有技能,为脱贫致富提供了长远发展基础。目前,青海一些地区的库区移民村人均收入远超非移民村人均收入,这让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移民村成为致富路上的“排头兵”。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