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对外开放、全球化的未来、WTO改革、全球金融治理……这些耳熟能详的词俨然成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的高频词汇。也许正如今年的论坛主题“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一样,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也和中国一样迫切期待着通过展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合作之下的共赢。如此才可更为从容地应对逆全球化浪潮下,换取更为光明的全球化未来。
而谈及全方位对外开放,备受关注的制度型开放不可不表,这也成为今年论坛上的焦点。其中,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第五单元围绕“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主题发言时表示,中国正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他说,就制度型开放内涵而言,可以从“四个更加”来把握,即:制度型开放是更加深入的开放、更加全面的开放、更加系统的开放、更加公平的开放。
显然,“四个更加”在诠释制度型开放内涵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于中国而言,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无疑正是当前实现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的有力抓手。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体现出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有必要加以重申的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重在实现规则等制度型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要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
从世界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势来看,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既是世界发达大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基本路径,也是当代国际贸易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显然已经站在这一重要关口,推动制度型开放已然箭在弦上。
当然,制度型开放不仅需要中国自身练好制度内功,完善从法律法规到开放政策,需要更多肩负起大国责任,逐步增强国际话语权,树立起鲜明的向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阐明坚决拥护多边合作共赢的态度旗帜,如此才能真正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合作的共赢,从而让全球化的未来更加光明。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单边主义加剧、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碎片化,机制封闭化凸显等诸多不利特征,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像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样的高规格平台,交流各国智慧,共同找寻突破阴霾的光明道路。
正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经济峰会上,围绕“WTO改革与全球化的未来”分组会发言指出的,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的波折,要以创新的思维、共赢的理念、合作的方式密切地协调,共解时代命题,共担历史重任。她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建设者,我们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各方一道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高质量方向发展,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记者认为,确保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投资贸易的自由化,是实现国家对外开放的主要途径,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应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练好自身制度内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不断深化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世界各国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真正适宜的国际开放环境,才能让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真正落地。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