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医疗卫生”仍是备受关注的民生热点,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要继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医疗卫生各个环节的努力,“医疗人才培养”则是关键一环。11日,“新小华”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和他聊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卫生热点话题。
新小华: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便捷的就医服务,江苏如何发力?
胡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医疗卫生改革各项工作的完成,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始终是医改中必须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全民健康,必须要实现从国家级到省、市、县、乡四级卫生机构的改革。在加强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要在各级医疗机构配备能胜任保障全民健康的合格医生。就江苏而言,虽然各级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在全国领先,但目前县乡村基层医生队伍水平还不尽如人意,基层医生诊疗疾病、防治疾病的能力还较低,影响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效。
如何让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医疗队伍和医生的资源下沉到基层?需要推进机构及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如何能让优秀的临床医疗毕业生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生到县乡村工作?这是代表委员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我建议,首先要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方案”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要“精准培养”更加契合基层的全科医生,能够让他们“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实现医疗人才队伍均衡化,江苏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只有把各级医疗队伍建设好,我们才能最终保障全民健康。
新小华:解决用药难、用药贵,少不了研发更好的救命药、救急药,这些年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胡刚: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系列举措,着力解决“用药难、用药贵”的现状,让患者能用上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这两天,我们医卫组的委员,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热烈研讨,大家认为,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还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医药科技人员研发“原创药”的活力;各级政府应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特色体系的医药研发、审批体系。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都设立一些重大药物专项研究,这些药物不仅有西药、生物药物,还有中药。我相信,随着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广大患者将能享受到更好、更经济的救命药、救急药。
新小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们做了哪些探索?
胡刚:江苏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它纳入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江苏生物医药的产业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提高原始创新力,“校企合作”是个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企业合作转化中医药科技成果,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康缘药业、苏中药业和香港位元堂药业都是学校近年发展的直属附属药企,校企联手研发健康科技产品。从制定药品研发方案起,双方就紧密合作,促进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有力支撑了江苏中医药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致力于中医药创新研发的探索,南京中医药大学日前在爱尔兰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并在海外建立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等。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也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要求共建科研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的建设,我们有力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