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明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有一股重要依靠力量,他们就是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已突破15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儿?前景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赴湖南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的调查采访令人鼓舞:流水线种水稻等新型立体种养模式,帮助很多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完成了耕、种、管、收生产环节。“让土地换一种种法”正在展开,为农民增收过上更好日子,为脱贫致富助了一臂之力。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做出重要指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优化“三大体系”,就必须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股重要依靠力量,以让更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而且,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依靠创新驱动,如此才能使更多新型农民涌现。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既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是对农民的更高要求。从传统迈向现代,对于多数传统农民来说很不易。而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爱农业”基本没有问题,但“懂技术”和“善经营”,就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因此,要想让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型农民,一定要积极引导,加大培训力度,在创新上大做文章。创新农业要想铺开,必须找到合适的牵线人或“带头人”。像报道中提到的:“贫穷根在思想和观念,扶贫得先扶志与扶智。你的思想转变了,你想干嘛我都支持你。”只有转变观念,让更多农民知晓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这招牌子更吸引人。
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时代的创新,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而前者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这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更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也为凋敝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多次表示,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希望把“农民”这个称谓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是的,看到报道中那些走上“新型职业农民”之路的农民朋友增收后的惬意,或是脱贫致富后的喜悦,这些都说明,培养更多职业农民,符合国情,是一条正确之路。
当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2000万,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骨干引领作用。可见,培养新型农民,助力解决“三农”问题,既能增加农民收入,更事关决胜全面小康。只要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就将使新型职业农民遍布华夏,全面小康就一定可期。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