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西藏昌都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6万户17.0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4.95%,占西藏自治区贫困人口总数的28.9%,是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8年底,昌都市累计减贫26366户123979人,卡若区、丁青县、类乌齐县已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江达、洛隆、边坝三县达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
西藏昌都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各类会议106次,科学编制了《昌都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此外,还统筹对口援藏、定点扶贫、干部结对等力量,全市82家单位成立11个帮扶集团对各县区进行集团帮扶,2.69万名干部和驻昌企业结对帮扶3.46万户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全市构建了“多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脱贫攻坚工作没有“局外人”的强大合力。
从办公楼里开会到泥巴路上奔忙,各级各界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在真抓实干的帮扶中砥砺出动人的光芒,一项项破茧而出的脱贫项目也如沉甸甸的果实不断生长……
“以前我们家住在河边的土坯房里,天晴扬灰下雨漏水的日子跟眼前的生活真的是没法比。要不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这辈子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新家里,丁青县觉恩村村民卓嘎乐呵呵地说。像卓嘎一样,昌都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宽敞舒适新房子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有近9万人,在他们的新家,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全部落实到位。
要想住得下、能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来支撑。
为此,昌都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正确处理脱贫与致富、近期与远期、大产业与小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关系,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特色种植养殖业扶贫等一项项产业扶贫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全市“五大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42万头(只)、“七大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27.2万亩。在产业扶贫带来变化的同时,昌都市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
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昌都市积极在转移就业和发展教育上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精准实施劳务对接,精准搭建创业平台;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严格落实15年免费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和建档立卡(含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学生“三免一补”政策等,群众“等、靠、要”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昌都市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目标。
卡若区如意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洛松曲西和老伴身患疾病,每年的医疗支出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昌都市把社保兜底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要求,建立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为主,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辅,以慈善等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补助标准,及时兑现低保资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也帮助他们家出售自家种植的香葱,使得洛松曲西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党的政策好,我们现在吃住不愁,看病就医也有保障,幸福的日子比蜜甜。”洛松曲西乐呵呵地说。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蓝图已绘就,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成效也日渐凸显,昌都市强大的脱贫力量正在不断汇集,正向着全面小康之路砥砺前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