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平凉,走基层、观农园,耳闻目睹平凉城乡40年沧桑巨变,领略农村“三变”改革带给农民农村的变化。11月23日上午,记者专访了平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
记者:平凉市在改革大潮中焕发新颜,从过去的基本温饱到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跨越阶段,请您谈谈这一变化。
王奋彦:197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1元,2017年达到人均25415.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2元增加到7610.8元,这是了不起的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来,平凉市民的家庭消费趋势逐渐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私人轿车保守地讲,全市有20.98万辆,比改革前的自行车还多。改革开放初期,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极其不便,1979年平凉公交公司成立之初,仅有营运线路6条,今天,公交线路发展到22条,每天客运量达到5658万人次。去年仅房地产投资64.03亿元,超过全市三个五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平凉城区从16.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0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相当于再建了一个改革开放前的平凉城区。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平凉市产业扶贫扎实有效、特色明显,请您介绍一下平凉在产业扶贫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王奋彦:平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取得了好的效果。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果产业效益持续提升,拉动农民增收凸显,可以作为长期稳定脱贫增收的产业,打造一批龙头果品产业,让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牛产业来说,发展的基础非常好,既适宜家庭饲养,也可以搞规模经营,经济效益高且增收见效快,平凉市把牛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来抓,给建档立卡贫困养牛户500元/头/年的养殖补贴,在牛舍建设、饲草种植、机具配置、母牛购置等方面大力支持,使全市牛存栏量达到72万头,其中贫困户饲养肉牛13.73万头。劳务产业,平凉市探索建立了“完善一套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一套年度培训工作计划、一套资金整合使用办法、一套考核办法的‘四个一’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机制”,今年1-10月全市输转劳动力47.9万人,创收94.3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3.6万人次,增收8. 4亿元,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记者:近年来平凉市着力打造“问道崆峒 养生平凉”文化旅游品牌,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王奋彦:平凉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重点打造崆峒山、大云寺、关山林区,这三大景区每年可吸引海内外游客2000万。今年国庆节我值班,接到电话说凤凰村一天来了万名游客,一个小村子怎么做接待?我抓紧组织调集物资,把吃的、用的及时采购支援,才解燃眉之急。这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大有前途。3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就可以带动全市1.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今后继续打造好“问道崆峒 养生平凉”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组织各类战略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一批文化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支持旅游专业村,旅游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记者:能否谈谈平凉市大交通发生的变化?
王奋彦:交通问题是制约平凉发展的瓶颈,1994年,宝中铁路建成,结束了平凉没有铁路的历史,继宝中铁路建成后,又相继建成了西平、天平两条铁路。2009年12月,平定高速建成通车,平凉实现了无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现在全市公路达到10108公里,高速公路182公里,国道346公里,省道396公里,农村公路9366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体系。接下来,我们做的主要是高铁和机场的建设,我们多次与铁道部联系,可以说在一年半内,平凉通高铁已经有了眉目,机场的建设也在积极争取中。
记者:在招商引资方面平凉市有哪些优势?今后招商引资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王奋彦:平凉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利用独特的“一带一路”重要中转站区位优势;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岩储量30亿吨,煤炭产能2914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一律对外资开放。招商引资项目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和“保姆”式服务,并建立一名市级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方案的“三个一”领导包抓责任制,使企业和政府打交道畅通、高效、便捷;市上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扶持奖补政策,对含金量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做扶持政策,可以说有多好的项目,就给多大的优惠,政策灵活。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