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清远考察调研时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他希望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广大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热血沸腾。他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主动担当
为脱贫致富拿出务实的建设良方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他时刻牵挂着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第一时间收看了电视新闻,总书记对广东的耳提面命让长期扎根扶贫一线的他心潮澎湃。在他看来,总书记要求“一个都不能少”,是提醒扶贫人要时刻关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要注意部分行政自然村发展短板的问题。“按照‘保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我们既要有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视角,又要直面具体问题和一线实践,为脱贫致富拿出务实的建设良方。”
总书记专程到粤北山区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这让驻清远连州市联一村的扶贫干部戴文斌和孔岩倍受鼓舞。他们表示,扶贫干部在扶贫第一线,更要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发展愿望,有针对性地精准实施扶贫措施,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地落实到贫困户身上,“我们将坚持扶贫扶智,勇于探索扶贫新思路,依托联一村智慧农业基地,将现代农业的技术、设施、思维带进乡村助力脱贫攻坚。”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基层工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指出了方法、道明了方向。”6年一线扶贫实践,让驻清远市太平镇山心村工作队队长罗念周积累了许多工作心得。他表示,作为一名广州派驻清远的驻村干部,在欣喜和崇敬之余,深感责任和担子更加重大,“脱贫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关键是要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代接着一代干,主动担当,培育和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碧桂园集团在九省十四县成立了专职的帮扶小组,摸索出了4+X的帮扶模式。”碧桂园英德乡村振兴项目专员许俊煌称,在教育扶贫、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上,帮扶小组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在连樟村,我们着力帮扶连樟中心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已直接惠及7个村小组以及全村贫困户,共有220户1069人受益,其中贫困户55户137人。”
“感觉到总书记的话很有温度。”全国人大代表、河源连平县上坪镇三洞村山茶种植场农民谢舒雯告诉记者,这次总书记到清远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调研,肯定了当地的做法,让她备受鼓舞,“总书记心系百姓,我们基层党组织更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干,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怀期待。”
精心谋划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今年香樟种植基地发展势头良好,这让山心村党总支书记罗锦锋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山心村地处偏远山区,如何在产业扶贫上精准下功夫,扶贫干部和村两委为此殚精竭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山心村发展起了香樟种植基地,以贫困户入股入资的形式来做产业带动,还入股了太平镇龙湾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贫困户在基地干活有稳定收入,每年还有分红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为了实现贫困户脱贫和集体创收,驻惠来县葛山村第一书记卢丁贤也在考虑为村里发展合适的产业。村里确定以黑山羊养殖、葛根种植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后,他多方筹措扶贫资金,并联系了几家知名农业公司进行羊肉制品、葛根、红萝卜、红薯等项目合作,“豆辑是靖海镇的特色小吃,我们在葛山村成立豆辑扶贫车间,就近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让贫困户有一个稳定增收的途径。”
2016年驻湛江市坡头区巴东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佛山供电局扶贫干部朱文滔就对扶贫产业项目进行了认真规划和推进。目前,“巴东勤致综合农场”已经陆续投产,初步在贫困村中为贫困人口创造了7个固定工作岗位,3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推进产业项目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习总书记在考察调研的讲话也给我打了一支强心针。巴东村的扶贫工作完全符合总书记所指出的工作要求,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坚定既定的方向努力下去,一定会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持续为贫困村实现造血功能!”
驻惠州市博罗县石滩村的扶贫干部李应文把生产基地“搬到了家门口”。根据产业扶贫规划,他引进企业在石滩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投资近400万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目前已经解决了28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近3万元。李应文自信,生态农业基地将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引擎,“等基地完全走上正轨,预计可以提供超过60个就业岗位。只有产业起来了,贫困户有活干,村里才真正具备脱贫的动力”。
驻清远连州市四联村的扶贫干部熊小红告诉记者,祺连腐竹和四联菜心等产业项目的成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有益的尝试。四联村贫困户蓝秀连对此感触最深: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要照顾老人和三女一儿,以往她只能在家做一些手工活,收入很低,“工作队来了以后,多了几个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家的人,让我可以兼顾照顾老人、孩子和通过自己努力增加家庭收入。2020年脱贫奔小康,我们家决不会拖后腿!”
基层党建
“头雁工程”引领脱贫致富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支部不强,贫困就除不了根。”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雄曾有过两轮扶贫经验,他深知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重要性,并把做好“头雁工程”实施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工作中,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和认领扶贫项目,让全村27名党员亮身份、定下党员责任岗,“全村245户由10位老党员进行网格化管理,按自然村的地理位置,每个党员负责对接二十几户村民,及时反映问题、化解矛盾。”
林雄“抓党建”的工作收到了实效。去年底,桥陈村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该村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着力打造农业观光型的桥陈新村。如今,桥陈村“五步一画、十步一景”,来此休闲观光的旅客明显增加。
“选好一把手、配强村两委班子,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云浮罗定市分界镇金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永活认为,党建的作用正在脱贫攻坚战中越来越凸显。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该村探索出“党支部+产业品牌化”的致富发展路子,“螺稻米”“巴戟鸡”等优质农产品销往珠三角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每年3万元增长到30万元。
“这次习总书记来广东清远的讲话,让我更有信心扎根农村,对农村的发展与振兴充满希望。”作为一名回乡创业的青年党员,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种养专业户徐建贤在摸索农业立体养殖路子的同时,也在深刻思考如何带动村民一起勤劳致富。近年来,他通过“龙头带协会,协会带农户”的方式,为村里的农户免费提供种苗、饲料、产销信息以及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19个乡镇建立起创业带富示范点,越来越多的群众发展起立体种养业,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徐建贤表示,他决心遵照习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带领一班热血青年,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沉下身子思谋家乡振兴路径,“围绕产业兴村,发挥自身专长,努力做到广东乡村振兴中,我们青年一代不缺位、有作为,谱写新时代新青年的华彩篇章。”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