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菏泽市吹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菏泽打造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号角后,振兴乡村的春风在百万农民群众的心中激起阵阵波澜。我市准确把握农村实际,为实现农民钱包鼓起来、村子美起来的朴实愿望,紧扣产业兴旺做文章,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绘就。
专项整治:“旧村落”变“美村子”
一株栽种在庭院里高达两米的美人蕉,让菏泽高新区吕陵镇联新村村民孟保国引以为豪。“现在村里面变得这么好看,我也不能拖了后腿,没事打扫一下院子,看着心里面也高兴。”孟保国笑着说。
走在联新村,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硬化的道路两旁,篱笆栅栏错落有致,粉刷一新的白底墙面上,各类孝善文化、名人故事色彩明艳、形象生动。告别了昔日的贫穷和落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美丽乡村。
按照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联新村整合基本农田改造提升、村村通、村村响、户户通、井井通等项目,先后硬化道路12公里,修建下水道8000米,铺设自来水管网6000余米。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村内主次干道硬化率、绿化率、通电率均达到了100%。
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近年来,我市采取“拉网式、全覆盖”的方式,深入开展村庄、路域、河域、田野、庭院五大环境专项整治,全面彻底治理农村环境。随着治理行动的不断推进,我市像联新村这样的“美村子”多了,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产业帮扶:鼓起村民“钱袋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此,我市不少县区在乡村振兴中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
“早上七点过来,下午五点就回去了,还不耽误接送孙子孙女,没想到我到了这个年纪还能上班挣钱。”日前,65岁的李庆芬在定陶区茗嘉兴扶贫车间内整理菌棒。她熟练地操作着,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茗嘉兴合作社建有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00余个,近年来,已先后投资80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700亩,建立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一条龙产业链,年加工菌棒700万棒,带动本社区800人就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
我市有基本农田1084.4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潜力巨大。 随着“一村一品一店”、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我市先后实施特色种养加、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3724个,累计产生收益近亿元,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产业的集群效应给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土地增减挂钩:“空心村”变“民心村”
灰瓦白墙、门庭错落……具有传统“徽派”田园村居风格建筑群就坐落在定陶区马集镇梁堂社区。说起乔迁新居的场景,54岁的村民梁英依旧乐得合不拢嘴。“环境好,心情也好,我和儿子儿媳住在新房里,过得不比城里人差。”更让梁英感到无比满足的是,村里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棋牌室等配套设施,社区周边300米内布局了中小学、幼儿园、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空心村”到“民心村”的蝶变。
梁堂增减挂钩项目从2016年8月份启动拆迁,拆迁面积9.3万平方米,净腾出土地指标380亩。梁堂社区异地安置在镇政府对过,建设住宅楼30栋、综合服务中心1栋,已入住2600人。马集镇紧紧抓住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已成为省、市、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典范。
目前全市1.3万个自然村中,村内土地闲置率20%至30%的村有786个、占5.9%,闲置率30%以上的村有198个、占1.5%。因此,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呼声很高。
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是脱贫攻坚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新的突破口。“要研究完善对特困户的安置扶持办法,让他们能拆得起旧屋、住得上新房。”10月17日,市委书记孙爱军在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上指出。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如今,行走在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或采摘果蔬,或养殖牛羊,处处展示着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活力。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