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将“兴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要求。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出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这对守正创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组成部分,表现为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文化价值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加强大,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更加显著。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文化供给矛盾已由缺不缺、够不够转化为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要积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巴蜀文化灿烂悠久,要认真总结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经验,推进古蜀文明保护,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加强典籍文物、传统村落等整理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文学音乐、乡土文化风俗,用传统文化根脉滋养现代文明生活。
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更有精气神,让农村更有吸引力。
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要培养能创造精品力作的文艺川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按照“把导向、强主体、出精品、出人才”思路,培养一支德艺双馨、服务大众、影响广泛的文艺川军,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带动各文艺门类竞相发展、全面繁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作家艺术家用心用情书写伟大时代,创造更多具有四川特色、巴蜀气派、中国精神的时代之作。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推动巴蜀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壮大文化自信这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