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会宁县按照“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1+N”产业,全方位推进产业到村到户达标覆盖,基础产业方面,推广全膜玉米100.33万亩、黑膜马铃薯100.45万亩,贫困人口人均分别达到2亩以上。支柱产业方面,新引进基础母牛9785头、基础母羊8.76万只。主导产业方面,建成日光温室100座、200亩,完成塑料大棚骨架搭建2.4万座1.2万亩,覆盖贫困户6000户。种植高原夏菜2.75万亩。特色产业方面,种植小杂粮35万亩、亚麻10.2万亩、中药材8.03万亩。增收产业方面,建立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平台,确保有输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应转尽转。目前,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7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8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650人,创劳务收入1064万元。
开展产业普查 制定发展规划
该县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户开展产业调查摸底,扎实摸清贫困村户的产业发展现状,掌握贫困户产业发展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316”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肉牛、肉羊、蔬菜、果品、马铃薯、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同时逐村逐户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明确了产业种类、发展规模、技术服务、资金需求、预期效益等。
确定达标目标 出台补助标准
为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该县在出台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产业达标及补助标准。在补助资金落实方面,截至目前,已落实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1.45亿元,其中塑料大棚补助8868.9万元,牛羊驴引种补贴3384.16万元(肉牛1702.5万元、肉羊1476.16万元、肉驴205.5万元),种养业达标补助2224.75万元(肉牛645.5万元、肉羊1243万元、肉驴74.5万元、能繁母猪2万元、蛋鸡0.5万元、瓜类63万元、中药材142.75万元、高原夏菜53.5万元)。
培育经营主体 带动产业发展
该县推荐金智清真淀粉、依禾商贸、六合薯业等6家企业申报认定第十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合作社113家,总数达到2694家。贫困村新增合作社56家,总数达到819家,村均6家以上,实现了村村有、全覆盖。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全县新增家庭农场59家(贫困村新增26家),总数达到325家(贫困村达到126家),推荐益诚、小科、东岭桃源等8家家庭农场申报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鼓励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达到91万亩。同时,采取“科研单位+龙头企业+联合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贫困户+服务”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
加大资金投入 助推产业发展
该县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塑料大棚、肉牛及肉羊产业,切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发挥最大效益。据测算,仅塑料大棚一项,需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以上。目前,已争取到中投集团帮扶资金1400万元,用于扶持肉牛产业。此外,对于贫困户发展肉牛、肉羊、蔬菜和林果产业所缺资金,组建成立的肉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林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模式,组织有带动贫困户能力的龙头企业申报产业贷款。
创新工作机制 推动工作落实
该县明确提出“定时定量抓产业,强力推进全覆盖”的总攻要求,以村为单位算清达标需求。建立健全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产业综合调度会,每季度对各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排名情况进行通报,每半年对全县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产业责任制,由2名县级领导包抓1项富民产业,包抓产业的县级领导经常性深入乡镇村组,带头落实、一线推动,及时分析研究问题,加快了产业培育进程。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