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方岩山顶俯瞰永康,我们感叹先人的智慧,这片丰饶的土地滋养了一代代永康人,敢闯敢干、勤奋聪慧的永康人在这片土地上经营出一座誉满全球的五金名城。
以“百年锤炼、臻于完善”为核心的工匠精神,成为永康五金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永康先后荣获中国五金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中国炊具之都、中国五金工匠之乡等20多项国字号荣誉,“永康制造”不断走向全球。
新世纪初期,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先后两次到永康考察,对永康工业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了建设“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期望。永康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朝着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个宏伟目标迈进,成功创建浙江省首个县级“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位列浙江省规上工业强市20强。
当前的永康,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奋进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征程上,奔跑在“两美”永康建设的光明大道上。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在“走在前列、共建金华”中勇挑大梁,成为永康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新腾飞的必然选择。
记者 孙武斌 吴军勇 胡清波
一个市场与五金之都的筑梦之旅
永康国际会展中心有一个永康名品精品展示馆,365天不间断开放,被誉为“永不闭幕的五金博览会”。
这个展馆,不仅浓缩着永康五金发展史,更是奏响了永康五金从“制造”迈向“智造”、打造“品质制造”品牌的协奏曲。在这里,从家用的拖把、鞋套机、迷你淋浴器、晾衣架、各式大门,到日常生活中的保温杯、电动工具、剃须刀,出行用的电动车、摩托车、老年代步车,休闲运动滑板车、自行车、沙滩车,各色中高档家用轿车、新能源汽车、大型农机装备,还有用于军(警)事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应有尽有。难怪国内外客商在参观名品精品展示馆后都感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永康制造让人大开眼界。
如今“高精尖”的精品馆,浓缩着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自成立至今27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也是永康从“小五金”到“大五金”转变的一个缩影。
回溯到1992年,有两件事在永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是永康撤县建市,二是中国科技五金城开业。
建立市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五金城办公室,完成建设用地征用手续,并开始放样、定桩、平基、挖土、填方、工程招标、基础建设……直至当年12月20日,永康五金城首期市场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总投资700余万元,总面积17656.96平方米,店铺780个。
说是店铺,更像是摆摊的集市。没有人会想到,这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小摊最终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中国科技五金城的辉煌发展也由此起航。
进入21世纪,中国科技五金城走过了第一个辉煌十年。那时的五金城已完成市场结构调整和优化,彻底告别摊棚式的简易营业房,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经营户逐渐摆脱低小散的经营局面,向公司化运作转变;信用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全国诚信示范市场”荣誉,国内外知名五金产品纷纷入驻加盟;市场占地面积扩大到66公顷,店铺发展至2390家,全年市场成交额始终位于全国同类市场榜首。从1993年的3亿元到2017年的458亿元,中国科技五金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买五金、卖五金,要到中国科技五金城。”时至今日,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是一个集群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开放型五金交易市场,集五金产品与生产资料交易、信息发布、五金展会、五金指数发布、网上市场于一体。目前建有金城市场、金都市场两个实体市场群、“尚五金”电商平台和17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市场设有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及机电设备、金属材料、装饰建材等经营区块,市场交易品种19大类上万种,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实体市场成交额458亿元(不包括博览会),市场成交额及增长幅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
2011年,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成立下属子公司——中国科技五金城会展公司,组建管理团队,向专业化办展迈进一大步。在五金博览会基础上,成功培育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中国文教用品博览会,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部门履职”的办展新机制。利用国际会展中心一流设施,实行开放办展,会展经济实现由“节会”向“展会”华丽转身,在引领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仅去年一年,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成功举办第22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第八届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第三届中国(永康)文教用品博览会、第12届农展会等重点展会,实现重点展会的层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为永康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3年9月26日,国内首个五金指数——“中国·永康五金指数”在第18届五金博览会上首次成功发布,标志着永康五金行业进入指数化时代,初步实现五金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区的指数化。作为全国第一个五金指数,编制专业、严谨、科学,成为目前少数几个在商务部“商务预报”平台上发布的指数之一。
2015年2月,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特别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团队——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拓展电商业务,翻开了中国科技五金城电商发展新篇章。
自主开发建成了“尚五金”商城,塑造“买卖五金,尚(上)五金”品牌。“尚五金”商城自成立以来,以雄厚的永康五金产业和资源丰富的中国科技五金城实体市场为依托,致力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专业性、权威性网上五金交易平台。“尚五金”商城以采购批发、自营品牌业务为导向,通过三网营销(PC端、微信端、手机APP)兼B2C和C2C等模式共同发展,开通了限时购、尚直营、特色市场、党员店铺、展示厅等多个功能板块。
在工业旅游大幅兴起的当下,五金城集团通过实施“旅游+会展+实体市场”的策略,全面推进“两区两馆一长廊”的旅游布局,让永康五金更好地“走出去”。其中,“两区”指的是两个五金市场旅游购物区;国际会展中心永康名品精品展示厅以及永康中国五金历史文化体验中心为“两馆”;金都市场五金文化长廊为“一长廊”。去年7月1日,位于会展中心的中国五金历史文化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永康强大的五金生产能力催生了中国科技五金城,中国科技五金城又给永康五金产业的前行、永康城市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中国科技五金城紧扣五金文化这根弦,将深厚的五金文化底蕴融合于市场,结合“两区两馆一长廊”建设,全力打造商贸购物、会展旅游和五金文化三个特色旅游品牌,成功创建了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际会展中心入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文化氛围,精心谱写新的永康好故事。
一辆汽车与千亿产业链平台的构造
一辆众泰生产的T700轿车,车头保险杠、内饰是由浙江德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底盘是由浙江德昱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座椅是由德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而这几家企业都聚集在永康经济开发区。
“企业成立之初的愿景就是做汽车的精品内饰、豪华内饰。”浙江德浩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道银介绍,德浩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内饰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其产品工艺对标宝马、奔驰等知名车系,行业对标延峰伟世通、弗吉亚等国内知名的汽车内外饰。“当前我们的主要产能都是向众泰汽车供应零配件。”王道银介绍,尽管发展时间较短,但企业发展的步子却迈得很大。2015年,浙江德浩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4.8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约6亿元,2017年被永康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培育企业”。2018年,德浩提出要实现公司销售收入7亿元,力争到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从原材料到汽车整车下生产线,一辆小型汽车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而根据估算,一辆轿车可由上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像德浩这样为众泰汽车供应零部件的本土企业还有不少。它们依靠众泰庞大的汽车产业平台,在行业中逐步成长,逐渐为更多的国内外汽车厂商供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从2005年6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到2009年首发全国第一款经工信部认证获得生产销售许可的纯电动乘用车;到2010年实现从SUV到家轿领域的跨越,众泰新能源汽车逐渐从区域走向全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销售汽车11.27万辆、18.08万辆和28.66万辆,已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规划,众泰将在今年上市多款改款以及全新车型,全面开启众泰汽车的“3.0时代”,努力实现年均30%的增长目标。“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会一如既往,而且是要更加脚踏实地,做强做大,把众泰打造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铁牛集团董事长应建仁说。
可以说,众泰汽车的发展史,浓缩着永康坚守实业的毅力和韧劲,是永康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展现了永康企业家专注执着、坚韧不拔的精气神。
据悉,众泰重组上市后,永康市委、市政府与众泰汽车一起谋划了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市里明确将从财政扶持、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众泰汽车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众泰汽车小镇,形成传统汽车、新能源车和零部件“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努力将众泰打造成“千亿级”的巨型企业集团。
据悉,永康市正在研究制定《永康市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将牢牢依托振兴实体经济示范试点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计划示范试点两大平台,打好实施振兴实体经济示范县“组合拳”,争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计划试点示范市,加快建立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亿元集团为骨干、优质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梯次体系。
未来一个时期,永康将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构建浙江“智造”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培育、智能制造、强化基础、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五大工程,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竞争中创造“永康高度”。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开展制造模式创新,积极推动省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建设,以众泰汽车小镇为载体,加速推动众泰汽车配套本土化,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产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区。到2020年,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广一批智能制造集成服务机构。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技术,重点发展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减速器、高速系列微特电机等机器人核心部件,推进产品制造向系统化、模块化方向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永康工业机器人原创及应用集成技术在全省的领先优势,力争到十三五期末,使永康跨进全省工业强市前列。
一份创建质量城市优雅城市的“品质承诺”
安且居兮,永葆安康。永康古称丽州,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唐时曾擢升为州。
这段记载于《永康县志》中的文字,为永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一分吉祥与安康。近年来,这座曾经被誉为“府府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的小县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向着美丽、优雅、生态、宜居的五金名城迈进。
今年3月15日,永康首次召开城市发展大会。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确立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永康将扎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以打造“优雅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永康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曾经的永康,一只保温杯、一扇防盗门、一辆滑板车,便能催生上千家同类企业,“小五金”产业集聚的低成本优势几乎达到极致。这种产业架构同质化倾向,始终让永康五金工业难以摆脱“低、小、散”的窠臼。由于内生增长动能明显不足,很多企业至今仍然不得不依靠逐渐丧失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换取微薄的收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
如何摆脱这一困局?永康市上下掀起一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热潮。“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2014年1月,当这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主题口号发布时,正值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同意永康市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永康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该项目的县级市,吹响“永康制造”向“永康质造”迈进的最强音。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永康围绕质量促转型、质量创品牌、质量惠民生,成功打造14个质量建设示范点,形成了一批质量强企、质量强医、质量强校等样板单位,形成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独具永康特色的五金质量文化,推动了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在永康,人们的质量理念和意识已得到普遍提升,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已经形成,“永康质造”不仅让永康五金走向新的发展空间,也成为永康百姓品质生活的代名词,积累了一套富有特色的质量强市创建的“永康经验”。2016年9月,永康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命名,成为全国首个县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2016年11月23日至28日,由中组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专题研究班在北京开班。11月24日,永康市委书记金政应邀走上讲台,以《百年锤炼,臻于完善——永康市弘扬工匠精神建设质量强市》为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38名市县两级党政领导介绍了永康经验。
作为永康城市质量的代言人,金政用一个精彩的“永康工匠重铸天下第一剑”的故事,讲述了永康创建质量强市的本源。
“永康舟山镇高下杨村有个村民叫杨振条,今年77岁,世代以打铁为生。1978年他举家迁往福建省松溪县。1985年,老杨花了整整几个月时间,让失传千年的‘天下第一剑’——湛卢剑的铸剑工艺得以恢复。研发出多个系列、不同品种的湛卢剑。这些宝剑深受外国友人喜爱,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杨振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当代欧冶子’。”
“杨振条让失传千年的铸剑工艺得到恢复,不仅在福建闯出了一片天地,还把‘百年锤炼,臻于完善’的永康工匠精神带到了全国,这也正是我们永康人值得骄傲的地方。”金政介绍,去年3月,杨振条回到阔别40年后的永康,向家乡赠送了自己打造的湛卢宝剑,宝剑被放置于会展中心五金精品馆常年展出。
永康工匠有精湛的传统技艺,南宋思想家、哲学家陈亮的“农商并举、义利双行”思想,成为永康五金工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也成为永康不断追求质量、铸造品质的源泉。
像杨振条这样的工匠,在永康还有成千上万。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工匠精神支撑,需要强化质量导向。可以这样说,工匠精神是永康发展之魂,质量效益是勇立潮头之根,工匠精神和质量强市是推动永康区域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去年,永康市开展“十大匠企、十大匠人”评选,创建十家工匠创作室,大力推行工匠带徒制度,培养一批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高技能匠人,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并进行优化、突破和创新的能工巧匠,培育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和应用的新能手。
未来一个时期,永康将正确把握经济总量和做优经济质量的关系,重点关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四项指标,全面开启“质量永康”新征程,提升“永康质造”的美誉度。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争创省级创新改革实验区,完善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孵化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集中精力做好关键技术攻关。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7%以上。深化质量效益第一工程。围绕“三强一制造”战略,深入实施五金产品“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17.7万元/人·年提高到20万元/人·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达到32%。同时,深入开展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
我们坚信,“永康·质量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会成为“五金之都”最美好的代言,也将成为永康这座“优雅城市”最亮丽的名片,让永康经济更健康、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个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乡村振兴样本
一大早,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又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里的每个角落转悠。南溪边的绿化、进村公路边的水管埋设、村里的办公楼建设、新建厕所运营维护,件件事情周双政都时刻记在心上,并时常去现场察看指导。村里哪里还有工作要做,哪里就能看到周双政的身影。周双政担任园周村的党支部书记已17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下,园周村从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向美丽乡村提升,建设大美乡村,成了永康市乡村振兴的样本。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跃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秘诀何在?周双政用“干部干事、村民和谐”进行诠释。今年,园周村斥巨资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激发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干事热情。
如今的园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深受百姓喜爱的 “山水休闲家园”。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去年通过浙江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审,拿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入场券”……园周村的荣誉墙上,已挂得满满当当。就在去年12月第十七届全国“村长”论坛上,园周村首次入选中国名村。
“村庄发展好不好,党员干部很重要,” 周双政说,“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懒觉,而是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实现园周村的新发展。”
于是,园周村推行“五美党建”工作法,即规划引领发展美、自然环境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特色旅游产业美,将每个党员干部的创业承诺纳入考核,年初制定的每一件实事现在都得到了兑现。
目前,村里有10多个工程队正在紧张施工,规划蓝图正被一点一点变成美好的现实。“今年我们要把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做好,并争取在2018年创下4A级景区,同时要打造特色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和精品民宿,发展新业态,真正把游客留住,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园周村委会主任周益军说。
纵观园周村的发展路径,处处彰显着党群合力的生动实践:探索“党建+生态旅游”模式,形成“五美党建工作法”……园周村通过设立特色党小组、“主题党日+”等载体,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村集体由10年前欠债10万元,到年收入400多万元,集体资产由100多万元增至超10亿元;人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到3.5万元,村民户均资产达到500万元;每位老人每月还可领取200元生活费。
2001年,园周村党支部超前提出了“整合山水资源、挖掘民俗遗风、创特色旅游村”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村庄发展。2006年,园周村通过盘活老村存量土地获得5100万元资金,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顶住压力,带领村班子把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除旧房,全村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并合理布局,构筑了居住区、度假村、景点区、教育区四大功能区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园周村成立旅游公司,并先后投资1.5亿元,大力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链。现在,日平均游客量达到2000多人次,已成为永康市最火爆的短线游景点之一。园周村将做强“水莲园周”特色品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拓展旅游潜在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其他村庄发展区域旅游,打造一座隐于山水、融于自然、令人向往的高端度假村。
“园周好,风景如此美。绿树红花齐开放,雨雾蒙蒙柳丝长。能不忆园周?”今年9岁的小朋友周小豪学了《忆江南》后,马上写了这首词,盛赞家乡园周之美。
“村里处处是美景,家门口就有公共自行车,崭新的公交车也经过我们村,村里有好几座现代化公共厕所,一天花6元钱就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吃三餐……”今年82岁的徐彩萍老人掰着手指细数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子能过成现在这个模样。”
“我老伴有空就到阅览室看书,我的爱好是跳舞。”村民冯美琴说,他们两口子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生活在园周村充实、开心、幸福。党建引领下,园周村村民的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建成高规格配置的远程教育设施,建有室内和室外两个远教播放点,特别是村远教广场,安装了25平方米的LED电子显示屏。村里的阅览室藏书6000余册,订阅报刊13种,教育培训用的大小会议室有4个……同时,通过文艺下乡、送医下乡、村企联姻、播放远程教育片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
“今后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继续打造园周村‘绿水青山’的优势,全力以赴创建国家4A景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园周村打造为最具乡愁、最美生态的村庄。”提起未来,周双政信心满满。
数据显示,去年,永康保持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永康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亿元,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3元,同比增长9.7%。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脱困。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78个,建成街角小品5941个。率先在金华市实现“全科网格+四个平台+综合指挥室”建设全覆盖。农村基层党建“1357”规范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的“永康品牌”逐步树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设“两美”永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全面深化‘八八战略’,在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道路上,率先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奋力实现永康新腾飞。”永康市委书记金政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