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进五原,瓜果飘香、景色宜人。步入昔日的特困村——复兴镇庆生四组,过去弯弯曲曲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以前破破烂烂的土房子,变成了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村里新建了卫生室、活动广场、便民超市,通过易地搬迁住进新房的蔺永祥更是神采飞扬、干劲十足,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这只是五原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原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实效为导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并以此统筹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识别贫困户3907户、7445人,脱贫3367户、6341人。
__________
政策引领明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原县将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五原县2017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问责办法》《处级、科级干部及驻村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方案》《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方案》等多项制度,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带头包联最贫困的村组,解决最复杂的矛盾。同时,从县直机关、乡镇选派118支驻村工作队,118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抽调1099名科级干部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包联帮扶,有效加强了脱贫攻坚力量。为了努力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五原县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产业培育助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五原县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健全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振兴乡村集体经济,提升贫困农民的持续增收空间。
因孩子患病,天吉泰镇天吉泰村七组小康之家黄文斌家陷入了贫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帮助黄文斌家发展养殖。现在,黄文斌家已经有90多只羊、8头猪、50只鸡。通过一系列帮扶,黄文斌家的生活现在过得红红火火。
套海镇赛丰五组的王成柱老两口年近七旬,都患病多年,丧失了劳动能力,被镇里识别为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老两口2016年加入荣庆鑫龙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以母羊寄养的模式给老两口提供了5只基础母羊,老两口每年卖羊羔能收入3000多元,合作社年底分红2000多元,使老两口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工资3000元,还不耽误地里的营生。”隆兴昌镇先锋村贫困户魏六说,自从花菇产业园建成后,只要农闲他就去园区打工,家里多了一项稳定收入。
无论是发展养殖,还是入股分红打工,都是五原县围绕葵花产业、设施农业、肉羊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和“七小特色产业”,持续推进扶贫工作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的方式。有劳动能力的2918户5819名贫困人口,通过购买农资、农机具,发展种植、特色养殖等,实现稳定增收;丧失和缺乏劳动能力的823户1314名贫困人口,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入股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底人均分红1000元以上,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符合就业政策的贫困户,乡镇和村级公益性岗位优先选聘,确保贫困家庭中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至少1人稳定就业。
叠加帮扶提成效
立足民生需求,回应群众期待。五原县精准破解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切实提高脱贫成效。
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等措施的叠加帮扶,让隆兴昌镇义丰村二组张玉林家在2017年就实现脱贫。
几年前,张玉林的妻子患病,医药费花销大,他家一下陷入了贫困。2016年,张玉林家被确定为贫困户。2017年11月,张玉林的妻子做手术花费10.8万元,通过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报销及民政救助,解决了90%的费用,张玉林家只支付了9000多元。卫生院还为张玉林的妻子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上门为其做日常护理。同时,考虑到张玉林要照顾患病的妻子,村里为其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每年能收入4000元。今年,义丰村又帮助张玉林家安装了3千瓦光伏发电板,从1月至今,他家只交过21元电费。仅光伏发电一项,他家一年就可增收3000元以上。
复兴镇庆生一组的乔真家,因地少人多,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每年入不敷出。2016年3月,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政府每年为两个孩子补贴3900元,大病保险、农合缴费补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大大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
为了不让1名学生因贫辍学,不让1人看不起病,五原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全力保障,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