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干部深入最基础最偏远的山寨乡村,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起印江县精准脱贫,县委宣传部部长田芳十分感慨,在她看来,干部进村不仅是最接地气最有实效的工作方法,更是对广大干部的一次教育和洗礼。
6月中旬,我们深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对当地精准脱贫攻坚进行走访调研。茶产业的创新发展、食用菌项目的科技带动、林下养殖的生机勃勃、荒岩变果园的神奇景象……昔日的贫困县,处处呈现一幅“摘掉贫困帽,集体奔小康”的火热场面。精心选派2556名干部进村,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无疑成为彻底摆脱贫困的坚实保障。
茶叶种植已是当地支柱产业 (崔晓林 摄)
2556名干部进村扶贫
印江,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64%,?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然而,印江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县,全县现有96个贫困村,贫困户10961户33319人。
2018年初,为彻底摆脱贫困,印江县委县政府定下目标:到2018年底,实现79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2.7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以内,确保实现“整县摘帽”目标。
县委办公室主任谢守文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采取“1051”方式,即驻村干部帮扶10户、一般普通干部帮扶5户、教师、医生帮扶1户,实现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双向全覆盖。通过周六“扶贫日”等活动,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访民情、解因难、议发展,促使帮扶干部在一线办公、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服务群众,确保脱贫攻坚“整县摘帽”。
6月10日,印江增派500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与第一次选派的524名县直部门干部、中央省市40名干部、23名上划垂管部门干部、435名乡镇干部、1070名村三职干部共2556名干部,共同组成365个村攻坚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县摘帽”。
驻村干部“能干”加“会干”
两千多名干部,犹如一支精锐部队,分散在20个深度贫困村、76个贫困村和261个非贫困村,针对具体的扶贫对象,有针对性底展开扶贫工作。
这样的场面,在印江乃至贵州,甚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可见印江脱贫致富的决心有多大。
为了选派更有责任心、使命感,政治素养强,不怕苦的干部进村扶贫,县里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双向选择”模式,严格选派标准,从县直部门科级及后备干部中通过“海选”的方式,集中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善于协调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再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工作机制,精准分配驻村工作人员深入全县20个深度贫困村、76贫困村和261个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了选派精准,上阵“能干”。
为了提高工作效和对干部进行有效监管,印江创建了“印江驻村”工作网站,形成了“线上线下” 结合的“微管理”模式。据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具备自行定位核实驻村干部签到地点、违规签到报警等功能,驻村干部利用该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工作签到、政策宣传、交流心得等,实现了对驻村干部的线上“微管理”。该县针对全县365个行政村,分别组建了20个深度贫困村、76个贫困村、261个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每个驻村工作队任命一名队员任纪检员。该县委组织部以月为单位组织开展驻村工作业绩比拼“擂台赛”,选出优秀的驻村干部组成督导考评组,对驻村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实绩进行实地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评出“骏马组”和“蜗牛组”,考评结果运用到派驻干部年度考核中,实现了以督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进的,营造了驻村工作你追我赶的浓烈氛围。同时,该县明确每个周六为“结对帮扶日”,组织全县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确保了各级帮扶力量作用发挥精准化,上阵“会干”。
食用菌生产初具规模 (崔晓林 摄)
85后干部挑大梁
在驻村干部大军中,1985年之后出生的年轻干部不在少数,这些朝气蓬勃的“85后”甚至“90后”,为昔日传统封闭的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全国大多数贫困地区一样,印江县偏僻山区,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这些留守人员文化程度低,思想相对老化。他们有脱贫致富的愿望,却缺乏主观能动性。年轻干部进村,犹如一股清泉,冲击着千年不变的老观念,改变着陈腐守旧的老规矩,在“精神扶贫”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印江县委宣传部的任旭娇是一名90后,于今年3月进驻板溪镇柿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里之后,她把自己的宿舍(村委会的小房间)来了一个“大扫除”和“小布置”,铺上从家里带来的床单,摆上造型别致的台灯,自制的简易书架上,摆着在山里人看来奇怪的小饰物。她的宿舍窗明几净,时尚简洁,透着年轻女孩特有的闺房气。“在开展具体帮扶工作的同时,我总是督促村民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把自己的家和周边环境打扫干净,养成勤洗手,勤换衣的好习惯,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去引导和影响他们(帮扶对象)。”任旭娇说,她帮扶的贫困户,无论家庭治理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观,“每次村民离老远看见我,都会招呼老伴,赶紧扫扫地,把桌子擦干净,任书记来了。”任旭娇笑着说,现在帮扶户觉得如果有客人来,而家收拾的不整洁,就会感到难为情。
年轻人对村里人的影响不止在生活方式上,更在思想上和理念上。这些年轻干部向村民讲解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讲共享经济、时尚文化……一些平时不上网,不看电视的山里人,正通过年轻驻村干部,了解着大山之外广阔世界的新奇。
在任旭娇看来,印江脱贫攻坚的力度空前之大,2018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要坚决摘掉贫困帽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但与之对应的,是部分村民的“等、靠、要”思想痼疾。“只有那些被动等待扶贫的百姓觉醒了,知道主动去追求幸福生活,靠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了,才能真正摆脱贫困。所以,县领导一再强调,不仅要在经济上、产业上帮助村民改善现状,更要时刻把精神扶贫放在重要位置,要不断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帮助百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发掘百姓热爱生活的情操和追求幸福的决心。”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