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被誉为“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目前大竹县糯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共带动24个乡镇80多个村10万余人种植,年人均纯收入达2400余元。
糯稻已成为大竹县农业支柱产业,而位于大竹县月华食品工业园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已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该公司不仅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给予种植户大力扶持,还毅然承担起脱贫攻坚重任,与万源市石窝镇兰草溪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根据东柳醪糟公司的规划,未来10余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能、扩大糯稻种植基地,最终达到种植面积25万亩,带动10余万农户30余万农民增收致富。
“糯稻+”让种植户心中更有底
大竹县石河镇共有9个村连片种植糯稻,前锋村种植面积就达1500余亩。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是因为东柳醪糟公司与他们签订了协议,以每斤1.5元的高价收购糯稻。
据介绍,经过多年产业发展积累,现在糯稻在品种、技术及产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稻谷,亩产1200斤是普遍现象。以此算来,亩产值可达1800元,在政府及企业的扶持下,种子和肥料基本不花钱,农民只需投入农药和栽插、机收等费用,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
石河镇前锋村九组73岁的李昌利种了4.2亩糯稻,2017年纯收入将近6000元。他说,今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因为公司收购价格稳定,所以心里有底。让李昌利心里更有底的是,他家采用了“糯稻+香椿”的产业发展模式,田里种糯稻,地里及房前屋后种植香椿。香椿在正常情况下每亩产值可达3000-5000元,李昌利1.5亩香椿去年就卖了8000多元。
香椿也是大竹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很多地方采用“糯稻+香椿”的模式,既能助力糯稻稳步发展,又能提高农民综合收入。这种优势组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还见于“糯稻+苎麻”“糯稻+茶叶”,以及“糯稻+水产养殖”。2017年6月,大竹县成立了糯稻、香椿、苎麻、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对每项产业都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带一促三”瞄准世界一流品牌
在2017年前,东柳醪糟公司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年产仅两万吨醪糟、6000吨糯米粉。董事长唐祥华介绍,2017年公司投资1亿元,技改扩能新增两条年产1.8万吨糯米粉的生产线,使公司综合产能提高到6.2万吨,糯米粉年产量跃居西南地区第一、全国第三。
做强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这一战略的提出让东柳醪糟公司发展势头更猛。根据公司规划,到2025年,综合产能要提高到8万吨,发展糯稻基地20万亩,带动7万农户20余万农民增收;到2030年,综合产能要提高到15万吨,发展糯稻基地25万亩,带动10万农户30余万人致富,跻身国际知名企业。而目前新增的年产3万吨糯米粉的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内综合产能就能提高到9万吨。
东柳醪糟公司还布局发力第三产业,助推农旅融合。公司与大竹县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公司现代化自动化醪糟生产线为核心打造的工业旅游景点,预计每年可吸纳游客6万人次;紧邻厂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开办农家乐5家、家庭旅馆10家、醪糟等土特产门店5家;将清代玉皇庙打造成醪糟古法制作展示区和醪糟历史文化博物馆。
目前,公司“东汉”牌商标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东柳醪糟”为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醪糟酿造技艺也获批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计划2030年前争创世界一流品牌,醪糟酿造技艺争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携手贫困户一起做大产业梦
今年4月,东柳醪糟公司与万源市石窝镇兰草溪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兰草溪村是国家深度贫困村,为帮扶该村,公司共投入390万元,准备在该村发展高山生态有机糯稻1000亩,并为该村进行道路硬化等基础实施建设。
除了从第一产业直接予以扶持外,东柳醪糟还打算吸纳村里部分贫困户到公司就业。下一步还计划结合兰草溪村保存完好的川东民居、古墓群、石刻和红军文化、民俗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加快兰草溪村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唐祥华说,参与脱贫攻坚是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大产业,必须与贫困户携手共进。在公司出台的八大产业扶持政策中,有3项是专门针对贫困户的:帮助基地内残疾户、特困户栽秧,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机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收购。对于每年政府财政给予的产业扶持资金,东柳醪糟公司也将用于稻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部分,股份量化到贫困户头上,每年按股金5%的比例为贫困户分红,每户可增收一两百元。
2017年,随着技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东柳醪糟公司启动了在企业所在地月华镇招收120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的计划,目前已经落实25名,均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余11名安置在糯稻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唐祥华表示,随着公司综合产能的进一步提升、糯稻基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对基地贫困户的帮扶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