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近30载,是萍乡市文化战线上不折不扣的一名“老兵”。他叫刘洪,是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科级干部、湘东区广寒寨乡官溪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自2015年起,他围绕“推动精准扶贫、弘扬基层文化、为民服务办事”工作目标,与村两委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共同建设美丽、文明、和谐乡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和全体村民的发奋图强下,通过文化扶贫,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目前,该村成立几家种养专业合作社,抚育了1000亩杜鹃花林地,修通了3公里沥青公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超过2万人,全村贫困户在养殖、务工或按股分红中先后都脱贫。(中国江西网6月19日报道)
扶贫先扶志,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官溪村曾是一个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文化落后的典型山区贫困村。官溪村的贫困情况告诉我们,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文化扶贫往往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扶贫先要扶志,要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改变自卑、自轻、自懦、自弃心理,树立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文化思想;抛弃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倡导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
抓好文化扶贫,提高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官溪村在脱贫攻坚中抓好文化扶贫,加强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捐助图书资料;积极引进沿海地区音乐人才来贫困山区授课,带动偏远山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协助村级打造村级文化馆,将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精准扶贫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示,全面展现脱贫攻坚以来村级发展的巨大变化;全力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积极组织推介官溪茶灯艺术表演,让茶灯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致力于培养健康文明新乡风,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多次组织文艺轻骑兵开展送戏下乡进行扶贫演出,大力宣传十九大报告精神,使贫困村群众更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从精神鼓舞、文化发展、营造氛围等层面,发挥文艺在扶贫工作中的助力作用。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通过文化扶贫引领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使官溪村2016年摘掉“贫困帽”,实现了全村脱贫。官溪村的文化扶贫经验告诉我们,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必须认真分析解决“精神贫困”“思想贫困”问题,必须更加重视“精神扶贫”和“思想扶贫”。而“精神扶贫”和“思想扶贫”,归根结底就是文化扶贫,而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群众素质。只有抓好文化扶贫,实现特定区域贫困人口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脱贫,才能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才会提升扶贫脱贫的内在质量和水平。
抓好文化扶贫,共建全面小康。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2017年是官溪村全村脱贫之后的第一年,为实现广大农民精神上同步脱贫,他亲自担任总策划,带领广大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春晚,同时开展千人团年盛宴活动,晚会中脍炙人口的歌曲、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节目,接地气的演出编排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把现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让广大山区人民深切的体会到了脱贫村的幸福生活。活动反响热烈,并获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媒体大篇幅报道,开创了村一级自办春晚上央视的先河。贫困不拒绝文化,脱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脱贫。文化扶贫可以为群众送去必要的农业科技文化,可以为群众送去生活百科知识,可以为群众送去休闲娱乐文化。刘奇葆就明确强调,要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人类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贫困梦魇也始终如影随形。往细里说,当前我国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短板,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的贫困则是最突出的短板。“扶贫先扶智”,文化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