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固区委、区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五个农村”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进一步完善在农村环境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等领域的各类支持政策,着力在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强弱项,促融合、惠民生,抓改革、激活力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坚实基础。
突出产业兴旺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建设“实力农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省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西固区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传统农业产业在发展规模不大的同时,由于品种退化、品质不高、深加工不足等因素,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基于此,西固区委、区政府提出“农业田园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在持续做大做强百合、韭黄、精细蔬菜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主要抓手,出政策、促项目、强产业,研究制定了《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特别就乡村旅游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财政对每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补助100万元;对达到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标准的农家乐,按照20000元/家、10000元/家、5000元/家的标准予以一次性奖补;对发展民宿的,每个床位一次性补助1000元,还有对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品种推广等多领域的奖补。
通过这些鼓励性政策的引导,目前,全区建成高规格农家乐110余家,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亿余元,十座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相继投入建设,其中明德庄园等龙头企业已初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西固区结合实体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农村电商产业
发展,鼓励本土农村实体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推进电商平台+农户模式,百花商贸公司“菜源来”生鲜宅配平台、甘肃惠易达“精品西北网”、世臣商贸“乐康商城网”等10家本土农村电商依托自建平台优势,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通过电商平台直销西甜瓜、韭黄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全区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企业达到22家,建成区乡村三级服务站点18个,建成村邮站20家,农民群众开设网店28家。
突出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农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西固区始终将农村生态及环境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美丽乡村、小康示范村等项目建设为引领,完善基础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绿化水平、保护水土资源,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特别是紧盯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中的短板,重点中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资金投入,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柳泉片区的污水收集和天然气入户工程;集中开展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改灶、改炕、改厕等专项行动,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680万元,对全区农村1300户厕所、1000户土炕进行改造。启动实施农村土坯房“全清零”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80万元,完成了173户农村危旧土胚房改造工作。
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启
动实施以来,西固区紧盯农村这一难点、重点区域,建立完善以“定面积、定人员、定待遇、定设备、定机构、定流程、定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卫保洁“七定”新模式,参照城市环卫保洁标准,在全区6个乡镇、3个涉农街道设立42支综合保洁队,配备保洁人员434人,实施不间断、全天候的村域保洁工作,切实做到了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建成5座压缩式垃圾运转站建设,配备垃圾清运车及车载式垃圾箱,通过“农户垃圾在自家袋装或桶装——人力车或电动车定时巡回收集转运至固定的车载垃圾箱——专用车辆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环卫部门车辆集中拉运至垃圾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清运流程,真正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清运模式,切实做到垃圾不落地。
突出乡风文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明农村”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强化思想引领为核心,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为打造人文西固、活力西固、幸福西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今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以“一创一评”(创建文明村镇、评定五星级文明户)、“一规一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一堂一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一场一榜”(文化广场、好人榜)为实践载体的“八个一”示范工程,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动家风家训挂厅堂、入礼堂、进课堂、记心堂,以好家风好家训带动好乡风好民风,促进乡风民风进一步美起来。同时,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进一步延伸扩大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的规模,目前全区10家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已与村结成对子,帮助结对村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特别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育,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强基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好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集中教育活动,培育爱国、诚信、孝敬、勤俭等道德品质。组织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宣传教育、优秀童谣征集、经典诵读传唱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广泛参与中受到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提升工程,为未成年人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的课外实践平台。
突出治理有效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和谐农村”
西固区委始终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在农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出台了《全面推进“五化五强”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突出政治性,提升组织力,推进标准化,党建大提升”的思路,以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化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五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党组织政治功能强、组织功能强、服务功能强、治理功能强、发展功能强“五强”目标。特别是注重党组织向产业链上的延伸,积极创新党组织建设推行“党组织+”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党组织31个。同时,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同时,精准派40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着力打造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各类治安突出问题,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采取经常排查、实时化解、心理疏导、宣传教育、定期回访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发现和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多发性民间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安定。结合“七五”普法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组建了法治宣传小分队,走村入户,深入到各田间地头,讲解普法相关知识,赠送法律书籍,并现场设立“12348”法律服务咨询台,及时解答村民有关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婚姻家庭、外出务工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普及法律援助职能、援助范围、受理程序等相关知识。
突出生活富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设“富裕农村”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农民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过上更加富裕安康的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指数。今年以来,西固区委、区政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把大量的农村资源,通过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按股分红,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为确保改革精准推进实施,西固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和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将河口镇张家台、四季青街道杏胡台、陈坪街道孟家山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营主体和方向明确、土地确权已完成,规划较为明晰的3个村定位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村,分别以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建设田园综合体等为方向,为全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通过引导广大群众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三个试点村新增流转土地2340亩,涉及农户800余户。其中,河口镇张家台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引进甘肃首石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全村村集体740亩土地,以及170户农户的569亩承包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企业,每年获得土地分红104万元,并带动就业250余人,其中50名长期固定在企业务工的农户以劳务入股,年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共4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固定收入+分红+劳务”收入的模式。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通过“三变”改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内农家乐由原来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33家,并发展民宿5家、住宿床位97张,年收入达到350多万元,同时带动了村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了“旅游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