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一封长信开启改革之路,产业兴旺奔向全面小康

时间:2018-05-2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云南网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全方位报道云岭大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鼓舞和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顺着平整洁净的水泥路走进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大塘子村,眼前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荫繁茂。设施齐备的村组活动场里,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大榕树下纳凉聊天,一派和谐惬意的幸福景象。

  和富裕起来的众多村寨一样,如今的大塘子村产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殷实富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个小村子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变迁之路。

  斗胆建言,拉开楚雄包产到组序幕

  说起大塘子村,总是绕不开一个人和一封信。

  今年67岁的李国有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局的一名退休干部。40年前,他给元谋县委书记写了一封6000字的信,提出了“联产到组责任制”的建议。正是从这封长信开始,大塘子村彻底变了,结束了农民借粮吃饭的历史,并由此影响了彝州乃至全省农村的改革历史。

  “我记得是在1977年9月给当时的元谋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提出如果不实行包产到组制度、不把社员责任心建立起来,做到用经济办法管理农业生产,是很难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的。”说起4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在家颐养天年的李国有眼睛闪现出光芒。

  那时的大塘子是隶属星火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实行的是“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大集体制,吃“大锅饭”,社员干农活只为工分不顾质量。“镰刀把歇手就缺粮、算盘一响就超支,大年三十要等米下锅,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们都是一面忙生产,一面忙着四处借粮。”当时,担任生产队会计的李国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后,李国有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给时任县委书记李香庭写信,反映生产队的情况,提出建议将“任务产量联产到组”,对作业组实行“六落实一奖励”办法(落实劳动组织、农具使用保管、土地面积、产量、成本核算、工分报酬,奖励超计划产量的组和对集体贡献大的个人)。

  “这封信寄出后,我心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李国有回忆道。幸运的是,李香庭对这封信格外重视,派专人到大塘子蹲点,并参考李国有的建议,提出实行“四定一奖”(定面积、产量、成本、报酬,超产部分30%奖给作业组、组里再评定到人)的定工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管理责任制。

  按照这一办法,大塘子生产队在当年底把土地、农具、产量、成本、劳力搭配到4个作业组,制定出报酬和奖励定额,各种作物实现长年包产到组。

  这种崭新的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后,生产队就迎来了“大丰收”——1978年秋,全队粮食产量由上年的7万公斤激增到15万多公斤,比历史最高年增长50%;甘蔗产量增长4倍多;农民人均口粮、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48户农户户户增收。

  很快,大塘子生产队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受到了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高度关注。1978年11月,在全州农业先进代表会上,李国有作为个人先进典型参会,而他一年前写给县委书记的信也作为典型材料发给参会人员交流学习。这次会议后,联产到组承包责任制在州内迅速推开。

  敢闯敢干,当上万元户不是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开,极大促进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塘子村也在总结联产承包到组责任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果说包产到组制度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那么以家庭为单位的包产到户制度就让农民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更充分地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对新改革举措,已81岁高龄、时任星火公社大队长的赵登兰这样解读,“只要你肯干敢干能干,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今年65岁的村民李明兴,正是她口中敢闯敢干的能人。

  那时的大塘子和元谋其他村寨一样,走的仍是“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发展路子,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甘蔗是辅助性经济作物。但很快,就有头脑灵活又大胆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番茄等新经济作物,结果发现效果不错,而李明兴正是这些先行者中的一员。

  “当时一亩水稻收入300元,一亩番茄却能收入1000元。”1985年,第一次试种番茄尝到甜头后,李明兴开始不断扩大番茄种植面积。几年后,他年收入第一次突破万元大关,家里的土掌房也变成了新瓦房,“说实话,当时激动得一夜没合眼。‘万元户’是什么概念?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看到先行者们的成功,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以增加收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户们逐渐告别紧巴巴的日子,村里越来越多的土掌房变成了新瓦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借着元谋冬早蔬菜基地建设大发展的契机,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塘子村民的改革步伐也越迈越快、越迈越坚定,大伙儿增收致富的路子也越来越广。

  短短10多年间,致富路上“你追我赶”在大塘子已蔚然成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建起了砖房,家家户户几乎都添置了摩托车和农用机械,大塘子村再不是昔日那个四处借粮糊口的村子了。

  砥砺进取,大塘子的明天会更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塘子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容村貌和观念意识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如今的大塘子,番茄、洋葱、菜豆、青枣、葡萄等各类经济作物在田地里茁壮生长,一年四季常青;市场上,投身商海办厂办实业、从事农副产品流通贸易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许多建成不久的砖房又摇身变成了洋气的小楼房,越来越多人家购置了小汽车,家家户户都在思量着怎么把日子越过越富裕。

  “现在全村105户,户均年收入达到了6万至7万元,80%的人家盖起了小洋楼。”说起家乡的沧桑巨变,村民小组长李国和非常自豪。

  这位朴实的汉子身份有些“特殊”,既是当年引领大塘子走上改革之路的李国有的亲弟弟,又是全村公认的点子多、踏实能干的带头人。几十年来,他跟着哥哥搞过改革,自己也种过菜、跑过运输,现在则专心研究无花果种植,搞经济作物种植新技术的培训推广。

  “如今,日子好过了,群众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李国和介绍,村里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在2014年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四化五通、一池三改”,建成了村史馆和设施完备的村组活动场所。近两年,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村又不断加大公厕、两污处理等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只要坚持这么干下去,全村农业产业肯定会越来越兴旺,群众生活、村容村貌还会大变样,大塘子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一路参与奋斗见证家乡巨变、今年71岁的周美芬对大塘子的明天充满信心。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