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八点出门,在家门口坐新区9路公交车去单位,来回两元钱,单位还管两顿饭,每个月3050元工资,放在以前做梦也不敢想!”家住新区山子墩村二社的43岁农民张爱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自从甘肃紫金大厨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投资设厂以来,打造全产业链食品生态闭环,直接带动新区周边发展订单农业、吸收失地农户就业及村集体发展设施农业,用科技驱动力带领周边农户走上了科技兴企、实业富农的脱贫新路子。
订单化农业带动上游菜农致富
时值五月,正是温室大棚第一茬番瓜、黄瓜成熟的时节。兰州新区榆川村的菜农滕汉明没有像往年一样,天天去跑市场,而是气定神闲地在大棚细心打理自己家的番瓜、黄瓜,确保品质达标质量过硬。
“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种出来往哪销,一直是个大问题。种了半辈子大棚蔬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省心过。”滕汉明告诉记者,早在这茬番瓜开种之前,他就和新区紫金大厨房签下了定点供应协议,只要老滕的产品达到了紫金大厨房的收购标准,就能按市场价照单全收,企业收到了质量过硬的新鲜菜,节约了成本,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该种啥、种多少、卖给谁,心里一本明白账,用时髦的话说,这就叫订单农业!”滕汉明笑着说。据了解,整个新区榆川村320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户中,近三分之一都和紫金大厨房签订了定点供应协议,农户的积极性提升了不少。
标准化作业失地农民就业致富
半年前,山子墩村二社的张爱华在“中央大厨房”经培训上岗就业后,性格逐渐变得开朗了,能有一份收入兼顾到家庭,觉得很知足。
戴上头套和口罩,穿上鞋套和白大褂,双手用75%酒精消毒,强风机喷淋后,张爱华带着记者走进了他的工作岗位。十万级手术室空气标准、两百多万的净水设备,张爱华笑着说,这里的空气比室外好,水比家里的甜。
“我们聘请的都是周边的失地农民,目前生产车间直接聘请的周边农户已有近200人。他们工资可以达到3000多元,有‘五险’,还包吃包住。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失地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是企业、失地农民双赢的大好事。”紫金大厨房副总经理汤建国告诉记者。
多渠道择业上下游产业链致富
一小时生产6000个包子,标准化生产使得每个包子都长得一摸一样。凌晨四点,在紫金大厨房面点加工区,几名工人在生产线娴熟地操作着,一端机器快速活面,再经过机器压面、机器包馅、发酵、蒸熟等工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就新鲜出炉了。
早上6点,柴宗奎驾驶着新能源早餐车准时出现在兰州新区的街头,“肉馅包子1.5元,素馅包子1元,都是买一送一。”他大声招呼着,吸引着上班族及附近工地的农民工前往购买。目前在全新区范围内,已经有20辆新能源早餐车服务各大社区、学校、商务区,直接带动就业100人以上。
5月6日一大早,朱继万就踩着自家的电动三马子拉着满满一车番瓜、辣子,去紫金农贸市场第37号档口售卖。“自己家的菜自己卖,中间的菜贩子环节全部抹去,这是最适合我们庄稼汉的‘一户一策’”,老朱在路上给记者说。
“开业以来,在全产业带动的经营思路下,紫金集团依托大厨房、农贸市场、外卖系统、早餐系统等渠道,直接带动新区周边农户就业近1500人,雇员收入年均增长10000元以上,我们借助新区好政策、好平台、好机遇,与新区居民同步致富。”紫金大厨房副总经理汤建国告诉记者。
下一步企业将依托网上订餐平台,打通市区外卖市场。为更多兰州居民提供优质、低价、安心的高品质外卖服务,企业直接、间接带动的近万名就业农户,也将在资金大厨房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