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全村六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创收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五!以前家里一穷二白,这两年国家扶贫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扶贫攻坚和‘一户一策’的落实,设施农业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了以前从没想过的好日子。”站在秦川镇榆川村蔬菜大棚前,村支书滕生堂感慨万千。一个移民村,在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五年里不断摸索,全村老百姓找到了致富路子……时至今日,这个移民村已经是秦川镇经济水平最高的村子,而他们在摸索中总结出的设施农业致富路,已经把榆川建设成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文明村,320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在新区及其周边打出了响当当的“榆川品牌”,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好路子。
1.困扰榆川村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了
“榆川村,交通优势并不明显、外出务工又不稳定,产业脱贫是我们的唯一路子。现在新区帮扶政策这么好,既然认准了设施农业这条路,我们就要坚持走下去。”村支书腾生堂坚定地说。
全村开展设施农业之前,腾生堂隔三差五和村上的党员商量怎么吃饱肚子的问题。外出打工,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些眼前的困难,但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10年前,他们才找到一条解决温饱问题的路子——做日光温室。由于榆川村有一大部分村民来自榆中青城镇,在搬来秦川之前或多或少都有经营日光温室的经验。随后,由党员带头,在年初时花费1.6万多元,建造了试验日光温室,主要种植西葫芦和西红柿。
一年后,这座日光温室完成了从建造直至产销盈利的全部任务。滕生堂骄傲地说:“这座大棚,当年造好、种植,到作物成熟上市,不光是收回了成本,而且还盈利了两万元。”在试验大棚取得成功后,日光温室立即成为每家每户的“金疙瘩”。仅当年就有94座量产型日光温室拔地而起。两年内,困扰榆川村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了。
村民滕汉明家里有两座日光温室和一座高架大棚,主要种植西葫芦和辣椒,这些作物给他带来每年近3万元的纯收入。滕汉明说:“当初大家来到秦川做大棚解决温饱以后,平时除了干活,说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我们棚里的这些菜变成钱。”滕汉明当初的疑虑现在已经变成了间间瓦房,而家里的陈设也全部电气化。
2.“一户一策”助力村民致富稳的住
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使得榆川村走在了新区前列,伴随着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村民有了更广阔的菜品市场、更贴心的扶持政策、更保险的供销体系,让村民在增产的同时保证增收,在“一户一策”的扎实推进下村民增收心里也越来越有底。
针对全村这盘大棋,受限于全村劳动人口的限制,村民们打算下一步结合“一户一策”,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构想。村上已经开始分批申请实施膜下微滴灌技术项目,推广防渗漏塑料蓄水池的配套工作,大面积推广能源建设项目和蔬菜种植相结合的立体式生产模式,未来榆川村将走植物废料-养殖-沼气-种植肥料-蔬菜生产-植物废料的生态农业的路子,并鼓励村民积极对接新区大型用菜企业,例如紫金大厨房、职教园区等,从事订单经营,解决现在存在的产品加工、储存和销售问题。
对于未来榆川人充满了希望。“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11320元,高于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滕生堂介绍说。2018年,榆川村将继续进行美丽小康村提升项目,扩大以日光温室和现代化高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打造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阔步迈向小康路。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