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城乡关系研究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就如何把握新型城乡关系并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城乡关系理论分析框架体系展开热烈研讨。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顾海英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张晖明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报告进行了评议。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教授汇报了课题设计,子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石磊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王桂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研究员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开题论证会。周振华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开题评议环节。
新型城乡关系,“新”在哪里?
高帆认为,新型城乡关系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城乡发展新命题。它在背景、内涵和实现方式等方面,不仅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也区别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本世纪之前的城乡发展路径,城乡关系的内涵也应从单一的经济维度拓展至社会、地理等多个维度。立足于这种实践背景,就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中大国等特征出发形成本土化的城乡发展分析思路。课题将提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原则、路径和政策完善方案,并强调城乡在经济、社会、空间层面的“融合共生”是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根本指向,“市场内驱—政府补位的组合型政策”是我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选择,新型城乡关系分析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支撑。
在石磊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阶段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面临哪些重要问题,是需要放在“新时代”的高度来把握的,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解决城乡关系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它的机理和方式跟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我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首先需要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并利用综合的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和不同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动轨迹。在分析中可能需要将土地制度的“三权分置”和乡村振兴战略放在重要地位,同时,注重对城乡公共服务的配置水平和总体供给水平进行研究。
如何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周振华提出,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首先应该考虑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交互作用的条件下,对我国城乡关系的所处阶段和主要特征做出基本判断。在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社会本身的发展、社会的治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政府—市场关系及其结构特征的分析之外,应该强调国家—社会这样的制度关系对城乡关系的作用。从空间视角分析新型城乡关系是重要的,但是,这个空间一定要突破传统地理学的框架,这个空间既是地理空间,又是流动空间,因此,在分析新型城乡关系时,应结合信息化技术条件变化等因素研究要素商品的流动方向和流动类型。
李友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从社会视角研究新型城乡关系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城乡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中,应该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但农村的社会和城市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因此,分析新型城乡关系应该引入社会因素,关注市场—政府、市场—社会、政府—社会这三组关系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新型城乡关系分析应该与这种社会背景变化进行有机衔接。
顾海英认为,人们往往从二元结构理论来解释中国城乡关系,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更深入地探讨中国新型城乡关系。在分析新型城乡关系时,应重点围绕最紧要的主题进行聚焦研究,要将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与现实进行对比研究。现在关于城乡发展的研究很多问题都集中在劳动力转移,但是,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后果等重要问题要有新的、理智的判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变化和土地制度变动会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产生深刻变化。
蒋永穆说,城乡关系既包括经济、社会、空间等维度,也涉及生态、政治、文化等问题,因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分析新型城乡关系时,应主要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这样的城乡关系如何建立,对“新型”这两个字也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刻画,要注意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提法。此外,从城乡关系分析中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很重要的想法,应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视角分析我国的新型城乡关系。
刘守英指出,在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中,首先需要分析中国的城乡关系是如何产生的,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变化、城市化模式的变化以及整个城乡关系的变化,应该将这些变化的特征以及此前“扭曲”的原因讲清楚。在分析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配置时,要注意落脚在背后的制度层面,在城乡公共服务分析中应关注社会治理问题,在空间分析中应关注未来人的流向。此外,还应将经济、社会分析落脚到空间维度,通过体制和制度因素分析将城乡关系的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贯通起来。
张晖明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的分析逻辑主线最终应在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上。针对城乡关系,无论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这些结构分析一定要结合动态变化的运行过程来加以处理。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应关注农民权益和城市居民权益的深层次平衡问题,这在经济社会甚至政治意义上值得挖掘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驱动和政策补位的组合型政策对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是重要的,应从城乡关系维度揭示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内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