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高台县骆驼城镇新民村村民马力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家的肉牛养殖已经发展到了十多头,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这些都多亏了精准扶贫好政策!”马力说,这几年,村里跟他一样的很多贫困户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村里的路通了,房子建好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马力以及新民村的这些变化,也发生在高台县16个精准扶贫村、3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身上。近年来,高台县聚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群众造血能力,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9%。
富民产业助增收
新坝镇小坝村村民孙录元夫妻都是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夫妻二人建起了一座温室。同时,把家里的9亩地都种上了制种玉米,还搞起了养殖。
老天不亏勤快人,一年下来,孙录元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眼下,春节刚过,夫妻俩早早就开始了今年的春耕备耕。
跟孙录元一样,南华镇明永村村民杨转良在帮扶单位支持下,依靠在日光温室种植西葫芦、辣椒等作物走上了致富路。在明永村,扶贫帮扶队帮助村里搭建起了59座日光温室、150座钢架大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聚宝棚”。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高台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87万元,调整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贷款6900万元,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2017年,全县16个贫困村发展以蔬菜、制种、花卉为主的经济作物4.1万亩,扶持发展种养大户1891户。
项目扶贫补短板
走进南华镇永进村,平坦的水泥路联通家家户户,白墙红门的小康房排列村道两旁,加上蓝白相间的道路护栏,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村党支部书记祁发林告诉记者,这几年,为彻底改变永进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县里整合各类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门面改造、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美化等工程,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村民要脱贫,除了生活环境之外,经济发展所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必须完备。在贫困村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项目支撑。近年来,高台县以项目为依托,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按照“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加快补齐贫困村的水、电、路、房等短板。仅2017年,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95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政策兜底不掉队
南华镇大庄村村民王治伟去年8月因治疗重病花费16万元,虽然新农合报销了9.7万元,县民政部门又为他申请了大病救助,但王治伟出院后一时难以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成了大问题。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像王治伟这样的特殊对象,该怎么办?高台县的做法是:通过低保提标、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务实措施,实施政策兜底保障。
2017年,高台县精准确定保障对象,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654万元,特困供养对象供养金504.8万元,临时救助金409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92万元,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352万元,使3797户8888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同时,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重大疾病救助体系,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发放医疗救助金346.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55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