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 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时间:2018-01-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包头新闻网

  五年成就

  社会进步生活美好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和国家稀土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8%,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1.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4万北梁居民实现“宜居梦”,其他棚户区改造完成16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人,获评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2%(剔除不可比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包钢550万吨稀土钢板材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建成高等级公路420公里、旅游公路550公里,完成环城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由55%提高到90%,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由50%提高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和国家稀土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2%。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三品一标”农畜产品数量达到330个。创建38个院士工作站,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应势而生,入选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12.4万北梁居民实现“宜居梦”,其他棚户区改造完成16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人,获评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改造老旧小区750个、187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6.3万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5条,打通断头路114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7.6公里,入选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新增绿地879公顷,1万平方米以上公园广场达到104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2%。建成百里公交专线和城市绿道,创建景观示范街126条,综合治理街巷104条。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森林覆盖率由15.1%提高到17.6%,草原植被盖度由29%提高到32%。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整治燃煤设施1809台,清理取缔露天煤场307家,搬迁改造高污染企业345户。率先推行环境网格化管理,设立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和联合执法队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8%,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三项先行先试改革扎实推进。一机、北重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初见成效。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9%,审批要件精简21%。商事登记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市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6万户。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满都拉口岸实现常年开放,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获批全国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510亿元。全市1.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稳居全区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获批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获评“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地震气象人防、档案史志社科、外事侨务贸促和工青妇、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继续保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2017年工作

  全力以赴稳运行

  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重点企业市级领导包联帮扶责任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9.4亿元,包钢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局面。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924.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20个。制定出台扶持“百年老店”发展的政策,授予26家企业“百年老店”称号。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

  坚持不懈调结构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级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挂牌成立,阿特斯光伏一期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军民融合综合评估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包头中心、自治区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世界首条隧道窑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中试线投入使用,进入首批全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城市行列。

  坚定不移增活力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市本级387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市政务大厅荣获全国“百优大厅”称号。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工作,包钢医院、包钢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实现委托管理,“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六个一”提升工程,82%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形成有效利益联结。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200万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进入国内中型机场行列。

  建管结合抓城建

  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和全国“城市双修”试点。赛汗塔拉新增规划绿地面积28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亩城中草原。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持续加强城市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多措并举优生态

  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4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3.7万亩。积极推进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绿化修复6.4万亩,清理整顿违法企业项目256个,自然保护区工矿企业全部退出。完成原煤散烧整治9.5万户,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7天,比上年增加8天。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实施城市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30公里河道治理、污水控制、水景观建设等改造任务。

  用心用情惠民生

  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实施精准脱贫攻坚。721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1.1万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居全区首位。全力开展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投入2.4亿元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新建18所中小学、幼儿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投入3000多万元为年满50周岁农牧民实行免费体检,组织实施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平安包头”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未来展望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好发展、民生、生态三条底线,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各项事业提档升级、争创一流,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包头篇章。

  今后五年6项任务: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打造我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工业城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创新型城市;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更具活力动力的开放型城市;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倾心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更加注重优化生态环境,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包头;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政府债务化解完成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是深入挖掘内在潜力。全力推进企地融合,策划实施企地融合项目30个以上。支持实体企业成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户,发放企业助保金贷款5亿元以上,落实好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实施精准有效投资。年内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8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加强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招商引资“市长旗县区长工程”,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军民融合,强化人才支撑。四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持续优化金融环境。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全力振兴工业经济。制定出台传统工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打造投资200亿元的晶硅——切片——光伏组件——太阳能电站产业链和投资150亿元的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力做强做优做大稀土产业,争取制定支持稀土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具有竞争实力的研发和应用企业,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扩大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比重。大力实施园区振兴计划。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等。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底线

  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严控政府债务增量。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扶贫措施,加快推动危房改造,进一步落实政策性兜底措施。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启动实施重点行业的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持续推动原煤散烧治理、水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城中村、城边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深入落实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进一步理顺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等。二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产能国际合作。推动满都拉口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新与俄蒙合作机制,以开放促发展。积极参与呼包鄂协同发展,抢占发展先机,加强协同创新,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治。主动融入京津冀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等,拓展经济成长新空间。

  着力优化城乡环境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开展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加快新都市区和北梁腾空区建设,合理把控土地供应节奏,出台物业管理规定,加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应用,推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推进县域协调发展。优化外五旗县区资源配置,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提升村容村貌。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新一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工程,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低碳绿色发展,创建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扎实做好以大学生、农牧民和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等。二是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三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全面启动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四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支持乌兰牧骑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五是全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等。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源头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等。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要恪守为民之责。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二要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和市政府党组“三重一大”议事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要强化实干担当。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政府职业能力建设。四要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自治区、市委配套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