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近年来,嘉定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区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生活和事业的梦想。作为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试点区,嘉定区努力完善助残社会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多年来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实施、项目独立运作、专家全程指导、第三方机构评估”的运作模式,尝试走出了一条嘉定区助残社会化的创新之路,让残疾人不仅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者,更是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目前,嘉定区已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全国首批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嘉定区残联理事长时洁告诉笔者,目前嘉定区共有持证残疾人2.39万,做好残疾人工作,事关他们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我们要用真爱为残疾人撑起生命的重量,用真情帮助残疾人走上自强自立之路,用真心帮助残疾人始终拥有一片蓝天。未来,嘉定残疾人事业一定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
创新添活力 “阳光系列”温暖人心
“老师,你编得太好了,能教我们吗!”呼声围绕中,是来自嘉定区的草编能手,正带着自己的作品在奈良参加日本全国残疾人艺术文化节,交流会上,沈慧竹讲述了自己与草编结缘后发生的人生蜕变,让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深深感动。这一被称为“阳光工坊”的项目旨在支持残疾人学习和传承非遗手工艺――草编和竹刻,2013年阳光工坊手工艺品入驻京东商城,实现网络创业和居家就业,今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6万元。此项目经嘉定区残联推出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由徐行镇残疾人服务社承接,已经培训学员数百人,不少学员成功就业后还成了带教老师,感叹“得益于这个平台,我有了收入和朋友,我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包袱’我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助残社会化”一方面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注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方式,让残疾人不仅感受到公共服务,更能有机会在生活与劳动中体会尊严。另一方面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优秀的助残社会组织,嘉定区关爱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承接的“最美丽少年――聋人子女关爱”项目获“全国志愿者服务项目金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机构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和“上海市年度十佳公益机构”等。由此同时,区残联也正在由“运动员”转向“教练员”,将更多精力用于走访调研残疾人需求并设计项目最终角色定位是服务的购买方、宏观决策与规划者、指导和监督人。
机制创新后,一系列服务项目、服务载体“破土而出”。今年初,投资1亿元,历时两年多建设的嘉定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阳光天地”已正式启用。该中心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残服务综合体。“阳光天地”位于嘉定区复华路7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五层楼。阳光天地以社会化运作模式,引进9个机构,对接服务需求和服务短板为残疾人提供精细服务;残疾人事务受理中心,为提供办证、残保金征收、法律咨询、康复咨询、信访等多种服务的窗口,可以及时解决残障人士及相关单位、个人的各种问题;残疾人辅具资源服务中心可为有需求的残障人士和社区居民提供配发、维修、租赁、定制辅具的一条龙服务;儿童康复中心为68名脑瘫儿童提供专业训练,提高患儿自主能力,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曹军科创工作室”、“徐晔飞竹刻工作室”、“沈慧竹草编工作室”、是残疾人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也是培育残疾匠人的摇篮。艺术宫展示了12个街镇各具特色的残疾人艺术作品;四楼的多功能厅内共设置了200个座位、宽敞的舞台、大型 LED 显示屏、同声翻译设施应有尽有,无障碍电影院在专业志愿者的服务下,可为视障人士提供很好的观影效果。
构建区阳光天地――街镇阳光家园+群团服务站――村居残疾人之家+睦邻点三级工作网络。全区12个街镇均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阳光家园”,集“阳光基地”、“阳光之家”、“阳光心园”为一体,为残疾人提供集教育培训、简单劳动、产品加工、康复训练、体疗娱乐为一体的全日制日间照料服务。同时各街镇通过购买专业服务方式设立“家园+”群团服务站支持项目,以“大家园带小服务站”模式,建立家园+服务站联合服务体为区域内残疾人提供专业助残服务。
杨女士是嘉定工业区阳光家园注册学员家属,她的女儿是个精障人士,以往自理能力比较差,呆在家里不太出门,连过马路都怕。“成为阳光家园注册学员之后,阳光家园里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员一起跳舞、做操、做手工,还帮学员们按时体检、按时送药、过生日,带学员家属出去旅游散心。女儿也一天天好转起来了,现在在家可以自己擦桌子扫地,去阳光家园也不用我们陪了,可以自己去,我们真的很感动!”就在前几天,嘉定工业区阳光家园还举行了“阳光关爱、温暖你我”融合活动,嘉定工业区阳光家园注册及非注册学员、嘉定工业区内持证残疾人代表及志愿者共计120人参加,由阳光家园老师教大家做衍纸,还邀请了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师为大家做康复技能和社交技能方面的讲座。
五年来,嘉定区先后推出32个助残公益服务项目,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阳光助残项目建立的 APP 和呼叫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已为9600人次的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手语导医和阳光巴士预约服务及各类生活服务,受到残疾人的广泛欢迎。肢体一级残疾人章先生今年38岁,家住嘉定区安亭镇,今年8月的一天下午,他家下水道漏水,影响正常生活。“我自己去找维修人员不太方便,正好以前从电台节目《爱在阳光下》里听到过嘉定有一个针对残疾人的呼叫中心,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过去,接线员态度非常好,而且答应马上帮我联系维修人员过来修理。”章先生告诉笔者,没过多久,呼叫中心就帮忙联系了维修人员到他家中修好了下水道。
保障增能力 助残人性化让更多人有获得感
今年11月18日上午,嘉定区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上海科学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区各街镇的173名残疾人选手报名参加此次赛事,在现场的残疾人手工艺展上,匠心独具的竹刻、黄草编织等嘉定非遗作品吸引了大家的驻足品评,精致的布艺画创作、各具特色的插花等比赛项目,体现了嘉定残疾人的文化内涵,得到了现场观摩比赛的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誉。
自2009年起,嘉定区每年都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旨在通过竞赛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培养和选拔一批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残疾人技能人才,进一步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和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嘉定在全市首创国有企业带头招录残疾人机制,已有8位残疾青年进入国有企业,3年中16名大学生参加公务员、事业编制专项招录,8名残疾人被录用。“本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你们的帮助下实现了梦想,谢谢你们!”此前,33岁的肢体残疾人小王在接到嘉定区第一福利院的用工通知后,特别向区残联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小王是嘉定区实行“残疾人教育终身免费”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她原本是名中专毕业生,通过区里提供的残疾人教育惠残政策免费读完了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本科学历让她获得了上海市残疾人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考试的“敲门砖”。前段时间,她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在上海市残疾人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中,考取了嘉定第一福利院的事业编制。在嘉定区就业年龄段内6676名残疾人中,有就业能力的4314名,实现就业4285名,就业率达到99.3%。
这只是嘉定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嘉定区是全市惠残政策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区之一,2016年,嘉定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嘉定区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让更多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7年嘉定投入1.05亿,加大了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帮扶力度。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嘉定区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63元,增幅高于普通居民家庭0.7%,残疾人人均可支配占全区68.5%。
“只要残疾人想学习,不论是读电大,还是上成大,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学费全部由政府来买单。”为圆残疾人的“读书梦”,嘉定区在全市率先实行残疾人教育终身免学费的政策,残疾人学历教育学费,技能培训费由政府全额补贴。同时。政府为考上全日制大专以上的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发放每人3000元到8000元的助学款,爱心企业每年为优秀残疾学生发放2000―5000的助学金等。
嘉定区为全区所有持证残疾人实施个人自负医药费的医疗救助补贴。家住徐行镇的杨阿姨是一名肢体残障人士 前年颈椎患病,花了近10万元医疗费,医疗保险扣除后,自费部分获得了区残联1万元的医疗救助补贴,在商业意外保险方面,嘉定还在全市率先为全区每位持证残疾人购买商业意外保险,最高意外身亡赔付为7万元,疾病身故为2万元。家住安亭镇的金女士是名智力残疾人,丈夫因病已离开人世多年,家庭生活一直比较拮据,此前,金女士也因车祸不幸逝世,镇残联闻讯后及时上门探望家属经联系,最终保险公司支付了赔款7万元。目前嘉定已实现残疾人商业意外保险、教育救助、白内障贫补 医疗救助、机构养护补贴5个全覆盖。五年来,嘉定残疾人享受各类生活补贴和社会福利涉及资金近3.95亿元。
倾听促动力 精细化服务对接多元需求
近年来,残疾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以前,残疾人事业主要解决的是残疾人的生存问题,现在则要更关注残疾人多元的“细小”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获得感。
两年前,嘉定区残联工作人员在走访残障人士时获悉,很多年轻的视障人士希望有一档残疾人的广播专栏节目。今年3月开始,一档由区残联和区广播电台主办、专业机构承接采编制作的专栏节目《爱在阳光下》开始运行,让残疾人士尤其是视障人士了解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和惠残政策。这是全市首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每周六中午12:30在FM100.3播出,每期半个小时,星期天重播,节目至今已播出10期,每期时长28分钟,设置资讯、专题、互动三个主板块,“家园新声”栏目让残障朋友了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动态;“有事呼我”则倾听残疾人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与爱同行”展现新时代残疾人的风采,2016年残奥会冠军周景景、残疾人大学生代表徐新烨等都通过这个平台讲述过他们的励志故事。
“太方便了,今后打个电话就能叫车,我们可以到更远的地方走走看看了!”坐着专用升降机登上“阳光巴士”,看着宽敞整洁的车厢肢体一级残疾人士钱先生忍不住感慨。今年5月,嘉定区惠残实事工程“阳光巴士”正式启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士只要拨打区助残呼叫中心电话或登录“嘉定阳光助残服务平台”网站,就可预约“阳光巴士”享受全天候免费出行服务。去年,嘉定区残联就全区1200名肢体一级、脊髓损伤等重度残疾人出行困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决定推出“阳光巴士”服务。
“阳光巴士”项目采取社会化运行模式,由上海市勇盛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承接,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勇盛汽车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完成2辆“阳光巴士”的改装,还专门配备了残疾人专用升降机和爬楼机。“符合租赁阳光巴士条件的残疾人预约成功后可享受全天候服务。司机经专业培训后兼任爬楼机操作员,负责上门接送。”
近年来,嘉定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在生存需求之外的“细小”需求,已实施了120户居家无障碍改造工程,提高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为全区有需求的一级视障残疾人配送智能听书机免费安装电脑读屏软件,使视障残疾人也能畅游信息海洋。
残疾人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康复。针对这个需求,嘉定充分发挥区残康办作用,区卫计委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对基层的考核之中,建立健全了区、街镇、村居为基本框架的社区康复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分中心、街镇康复站点的作用,为基层开展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支持。嘉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师配备实现了全覆盖,五年中培养辅具工程师31名。
按照中残联,市残联下达精准康复服务的要求,今年嘉定区残联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评估配发、维修、租赁和私人订制的辅具服务机制,目前已惠及残疾人200名。引进专业机构,为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自闭症儿童、脊髓损伤者、精障人士家庭提供康复训练、自理能力提升、心理疏导、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为残疾人搭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有效平台。
五年来,嘉定区残疾人人均康复经费达49.4万元,康复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人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