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我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动能全面提高……我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集体三等功、“十二五”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也涌现出了像舍己救人龚金川、残奥冠军周佳敏、公益人士何美蓉、电商创业常蕾等优秀残疾人典范。
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党委重视,政府负责。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出台《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将“建立多形式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写入奉化“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残疾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和区级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残疾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两办和纪检组常态化督查范围,助残资金作为民生资金予以重点倾斜和保障,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地区重要民生事项,全力抓好各项涉残工作推进和落实。残工委各成员单位把残疾人工作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主动配合抓好落实,特别是在爱心城市创建深化年活动、宁波市精神残疾人康复试点、两项补贴实施、无障碍社区创建、公共无障碍环境建设、优先招录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出台实施等难题破解上,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资源整合,和谐发展。五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扶残助残正能量进一步集聚。“一家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开展慈善义卖、手工艺品展销、微心愿结对帮扶、基地实训等服务;7家阳光家园为中轻度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照料等全方位服务;浙江雪窦慈光慈善基金会、宁波市奉化经济促进会、弘法利生基金会、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红十字会、奉化区红十字会、奉化区慈善总会、宁波银行等社会团体纷纷为残疾人开展专项救助和帮扶;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博爱志愿服务队、精灵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团队纷纷开展助残服务,充分体现了残健融合、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记者 王曙丹 通讯员 董黎姿
以人为本,精准施策 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应补尽补,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一个不少。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切实抓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工作,对低保边缘无固定收入的中轻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016年共发放生活补助2680余万元,惠及残疾人5980人。全面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险补助政策、残疾人综合医疗保险政策、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旧房改造补助政策。全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扎实开展春节、助残日等节日慰问和临时救助、爱心救助等活动。
应托尽托,残疾人照料难题得到突破解决。积极实施托安养工程,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400多万元,惠及重度残疾人1000余人。加强阳光家园建设,340名中轻度精神、智力残疾人在11家阳光家园中得到日间照料。2016年全面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共发放护理补贴2920余万元,惠及残疾人6050人。
应享尽享,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精准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深入推进“四助”康复行动,五年共投入资金1936万多元,服务残疾人17646人次。全省首创精神残疾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系统,深入实施“康复入户·服务入心”下基层活动,为250个村(社区)、1100余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个性化服务。
应融尽融,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增收有新突破:全力推进按比例分散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残工委成员单位安置残疾人18名,落实单考单招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指标各1名;新建5家工疗车间(累计达7家);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力扶持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残疾人文体事业有新发展:残疾人文体事业纳入全区发展规划,落实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以“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积极挖掘、培养体育人才,输送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性赛事并取得突破性成绩,其中周佳敏里约残奥会获两块射箭金牌,今年又获得全国射箭锦标赛和世锦赛个人冠军。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新成效:做精做好奉化电视台、奉化日报双语节目和专题栏目,开展窗口人员手语培训,促进信息无障碍;开展无障碍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做好公共建筑和公共交通道路的无障碍建设,实施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促进出行无障碍。
爱心单位为残疾人事业捐款捐物
溪口博康阳光家园工作场景
组织截瘫残疾人开展“一家人·无障爱”活动
盲人歌手袁木兰参加演出
里约残奥会射箭双冠王周佳敏在比赛中
“报春花”志愿者服务重度残疾人游溪口
树标赶超,砥砺奋进 残疾人事业发展动能全面提高
残疾人服务设施拓展完善。总投资2860万元,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区残疾人体艺中心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我区残疾人体育文化艺术事业;依托体艺中心建成面积达200平方米的“一家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暨奉化慈善商店和面积达450平方米的残疾人辅具中心及无障碍评估中心,很大程度提升了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依托岳林敬老院项目筹建的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残疾人托养中心,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地改善我区残疾人集中托养的服务设施。
残疾人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规范。落实镇(街道)专职理事长,配备或公开招聘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相关待遇,实施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健全完善了以区残工委和区残联为主导、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残疾人志愿者为补充的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
残联队伍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区残联先后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五精五促”干部作风大整治等活动为抓手,打造残联铁军队伍;按群团改革要求,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努力做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残疾人办事“最多跑一次”。
残疾人工作信息化水平日渐提高。健全完善了覆盖区、镇(街道)和所有持证残疾人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小康工程信息系统、动态更新系统,每年组织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专项调查、残疾人生活状况入户监测等活动,同时对各业务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切实提升残疾人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展望——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机遇期。在奉化加速推进同城融合、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的进程中,区残联将紧扣我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主题,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实施“十大全面小康提升计划”:着力提升兜底保障,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全面实施精准康复,切实提高残疾人健康指数;强势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努力推进残疾人家庭增收;推动完善特殊教育,全力提高残疾人技能素质;加强权益保障,打造平等社会环境;提升无障碍环境,有力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提升社会助残,积极营造爱残扶残氛围;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强化基层基础,夯实事业发展根基,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确保“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少”,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新评论
|